相关文章  
  • 汽车防碰装置
  • 便捷清洁刷
  • 行人安全气囊
  • 噪声能路灯
  • 自动抓小偷的装置
  • 不再受气的班干部
  • 身怀绝技闯太空
  • 高科技备战奥运会
  • 雏鹰展翅碧天高
  • 利用潮汐提升海水洁净城市水系的设施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杂文

    考不倒的大博士<%=id%>


      有一次,当我用完自来水,突然关上水龙头时,听到水管里发出“隆隆”的响声,请问大博士这是为什么?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王晶
      
      大博士:自来水是通过水塔或经过加压后送入各家各户的。水具有顽强的品质,它很难被压缩,因此加压后的水在水管里流动时具有很大的冲击力,水压越大,冲击力也就越大。当你突然将水龙头关闭时,正在流动的水突然撞上水龙头的阀门,受到阀门的反作用力而往回流。回流的水经过阀门的缓冲后,压力变小,又流了回来。这样,这部分水流在水管里来回冲击,如果冲击得猛烈,就会使水管发生震动,发出“隆隆”的响声。水压越高的地方,越容易发生这种情况。如果在使用自来水时遇到这种情况,可将自来水龙头重新拧开,然后再慢慢地关紧。
      
      听说日光灯照明对眼睛不利,请问大博士,这是真的吗?
       ——上海市闸北区古田中学孙力
      
      大博士:是的。这主要是因为日光灯的“闪烁”。可能你会觉得奇怪:“我怎么没见日光灯在闪呀?”那是因为它闪的频率太快,人眼不易察觉。这种高频率的闪烁很容易引起眼睛的疲劳,为了看清书,同学们往往会不自觉地把头埋得更低,这样容易造成或加重近视。另一方面,不停闪烁的灯光,会强迫我们的眼睛去适应它,造成另一种伤害——形成闪光。
      你可不要以为你家的日光灯又白又亮,光线强度足够了。实际上,如果要看书,8瓦、20瓦左右的日光灯,其照明的亮度和强度都是远远不够的。当然,如果只是平常的照明也许够了,但用作台灯来看书则是不利于眼睛健康的哦。
      因此,大博士建议,台灯要用白炽灯,就是平常用的那种圆圆的灯泡啦,一般以40~60瓦为宜。台灯放置的位置也有讲究,一般与书本相距60~70厘米,放在书本的左前方,以免被右手挡住光线。
      
       我看过很多科幻小说,有些小说里经常写道:“在粒子加速器的作用下,飞船以光速行驶……”请问大博士,什么是粒子加速器?加速后的粒子真的能够达到光速吗?
      ——福建省福州市第三中学连晓
      
      大博士:带电粒子在电场中会因受力而得到加速、提高能量,这是粒子加速器采用的原理。因此,科学家把粒子加速器定义为:利用电磁场加速带电粒子的装置。粒子加速器可以加速电子、质子、离子等带电粒子,使粒子的速度达到几万千米/秒,甚至接近光速(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0万千米/秒)。加速器可以把带电粒子的速度提高到无限接近光速,但无论如何也达不到光速。
      
      冬天天气很冷,我常常感冒。每当感冒的时候,我总觉得饭菜吃起来一点都不香了,请问大博士,这是为什么?
      ——广州市第六中学刘卫
      
       大博士:这真是一个有趣的问题。当我们健康的时候,吃起饭来,总觉得饭菜特别香,特别好吃。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我们在咀嚼食物的时候,食物中的一部分被化为液体,这些液状食物刺激了我们舌头上的味蕾;另一方面,食物散发出来的气味通过口腔的后部进入鼻腔,刺激了鼻腔的嗅觉细胞,使我们觉得饭菜香甜可口。而当感冒的时候,由于鼻粘膜充血、肿胀而不透气,食物的气味无法到达鼻腔,使我们缺少了嗅觉刺激,从而觉得饭菜不香了。
      
      我在许多航天杂志上看到“软着陆”这个词语,可到现在还没弄明白什么是“软着陆”。大博士,您能为我说说吗?
       ——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胡子静
      
      大博士:航天器在地球或其他星球上着陆时,采取一些措施,使它以较慢的速度降落,像气球一样软软地落在地面上。由于速度小,着陆后,航天器完好无损,能正常工作或再度起飞。如着陆面上有气体,常采用阻力伞来减速,无气体则用反向火箭减速。还可在着陆装置上加装减震器,通过减震器的减震功能降低航天器的速度。这种着陆方式称为软着陆。采取软着陆的方式着陆的航天器可以继续工作,也可以回收。
      相反,在地球或其他星球上着陆时,不采取措施而以极大的速度直接着陆,由于着陆速度大,航天器及其设备在撞击下毁损,这种着陆方式称为硬着陆。硬着陆仅用于着陆后不需再工作或不回收的航天器。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