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汽车防碰装置
  • 便捷清洁刷
  • 行人安全气囊
  • 噪声能路灯
  • 自动抓小偷的装置
  • 不再受气的班干部
  • 考不倒的大博士
  • 高科技备战奥运会
  • 雏鹰展翅碧天高
  • 利用潮汐提升海水洁净城市水系的设施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杂文

    信封里的秘密<%=id%>


      “小灵通,我们不是刚参观了奥运会的设施吗?你应该很兴奋才是,怎么唉声叹气啊?”小好问看着闷闷不乐的小灵通。小灵通说:“奥秘精灵又到外地考察去了,发明训练营也停课了,而且上次我给他看的创意他还没点评呢,真没劲。”“小灵通,你有一封信耶,是奥秘精灵寄给你的。”小粗心的声音从门外传来。小灵通连忙跑过去,迫不及待地拆开了信。
      打开信封,一张纸条飘了出来,纸条上写着:
      亲爱的小灵通,你一定等急了,不过我先不点评你的创意,信封里还有三个颜色各异的小信封,你先打开白色的信封,它会告诉你该怎样做的。
      “啊,真神秘啊,那三个小信封里是什么啊,我们都打开看看吧!”小粗心嚷嚷道。“不行,奥秘精灵这样做一定是有原因的,我们还是先看白色的吧。”小灵通边说边拆开了白色信封。
      信封里面有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一顶太阳帽,照片背面写着:
      这顶帽子有何不同之处?得到答案后再拆开粉色信封。
      小灵通仔细地观察起帽子来。这是一顶长舌帽,可是很奇怪,帽子的长舌特别长特别大,这是怎么回事呢?好像是把平常的帽舌扩大了好几倍一样。扩大?小灵通突然灵光一闪,上次不是说“加一加”和“减一减”都是发明创造的方法吗?那扩大也可以是啊,这个不会就叫“扩一扩”吧?小灵通想到这个,兴奋不已,马上拆开粉色信封看看自己的想法对不对。
      粉色信封里的纸条上写着:
      这顶奇怪的太阳帽是秦皇岛的一位学生发明的。她发现,在烈日下,母亲抱着孩子还要打伞,很不方便。于是她把普通太阳帽的长舌扩大到足够为母子二人遮阳,发明了这种母子专用太阳帽,很受母亲们的欢迎。
      这就是另一种发明创造的方法“扩一扩”。所谓“扩一扩”,就是在原有事物的基础上放大、扩展,使功能产生明显变化,从而产生发明。
      看到这,小灵通高兴极了,原来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既然有“扩一扩”,是不是就应该有“缩一缩”呢?于是他再往下看:
      怎么样,这个答案你还满意吗?和你的是一致的吗?看到这里你一定会想到有没有“缩一缩”这个方法吧,那先来想一个因为缩减而产生的发明吧,然后打开最后一个信封。
      “奥秘精灵还真有意思,一定要你回答了问题才能打开第三个信封。”小粗心觉得十分有趣。“这个发明创造的方法真的不错耶,下次我也要去上课!”小好问兴致勃勃地说。
      可“缩一缩”的发明有哪些呢?小灵通认真地想。
      “呀,下雨了,我还准备出门呢。”小粗心叫了起来。“有什么关系,这不是有伞嘛,你去吧。”小好问递了把折叠伞给他,“不要吵了,小灵通正在想问题呢。”
      小灵通盯着那把折叠伞,眼睛亮了起来,折叠伞的伞柄可以自由收缩,比以前的雨伞方便多了,不就是“缩一缩”的发明吗?太好了。他把这个想法和大家一说,大家都点头称是。于是他们一起打开了最后一个信封。
      信封是绿色的,里面写道:
      “缩一缩”是在事物原有基础上运用缩小、浓缩等办法来实现发明。将原有物品体积缩小一点,长度缩短一点就会成为新的物品。现实生活中“缩一缩”的方法会让太大或太重的东西使用起来变得更方便。比如把篮球架缩一缩变为升降式篮球架,既适合成年人使用,又适合小学生使用。
      石家庄市第一中学的王同学发现地球仪携带不方便,便想到,如果地球仪不用时能把它压缩、变小,携带就方便了。他想,如果用可伸缩的塑料薄膜制作地球仪,用的时候把气吹足,放在支架上,可以转动;不用的时候把气放掉,一下子就缩得很小,携带就很方便了。
      好了,小灵通,先告诉你我很满意你上次的创意,这次聪明的你会怎么运用这两种方法进行发明创造呢?
      我期待着你的创意。
      看完信,小灵通他们三个都兴奋极了,开始讨论该怎样实践这两种方法。经过一阵讨论过后,方案终于敲定了。
      扩一扩:扩大杯底直径,增加稳定性,不易打翻。成为电脑桌专用茶杯。
      缩一缩:像伞柄一样,将水杯也变为可伸缩的,方便旅行中携带。
      小好问说:“下次我们一起去上课吧,发明创造真有意思,小粗心,你说呢?”“是还不错,我也要去。”小粗心点了点头,三个小伙伴都开心地笑了。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