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海盗王飞船
  • 太空旅馆谋杀案
  • 未来日记
  • 智能战船
  • 溪水疑案
  • 黑熊父子吃海鲜
  • 学生公共食堂流水洗碗机
  • 直面独生子女的回避心理
  • 考不倒的大博士
  • 加与减的智慧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杂文

    决战外星兽<%=id%>


      世界上再次掀起了考古热潮,金字塔依旧是最具吸引力的神秘古迹。
      各国顶尖的考古家、科学家都把目光瞄准了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这次,大家都希望能凭借本世纪强大的科技实力,彻底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我和搭档宁博士也加入了考察的行列。在各国专家的倾力合作下,一道道石门终于被打开,然后我们来到一个宽敞的墓室,四周的墙上全是色彩紊乱的图案。最让我们称奇的是一副纯黑色的棺木,静静地悬浮在一米高的空中。
      突然,我背上的放射感应器发出尖锐的警鸣声,并且显示棺木中有放射粒子释放出来。
      这似乎是种不祥的预兆,大家打开体表抗核辐射装备,小心翼翼地启开玄秘的棺盖。那一刻,大家全都呆住了:棺木里面躺着的不是法老的木乃伊,而是两枚硕大的卵状物体!它们闪烁着幽幽的蓝光,迷人却很诡异,紫色的蛋壳上刻着纷乱的图画。我和宁博士提出将这两枚怪卵带回去研究。
      接着,这两枚怪卵就躺在了我的实验桌上。真不可思议!蛋壳的原子内竟然有125个质子。第125号元素,这是目前地球上根本没有的元素。我再用原子透光仪观察卵的内部结构。天啊,里面的物体根本没有分子结构,全是单个原子!整枚卵不断放射出高能Y粒子以及X射线,其强度足以让一个毫无防备的人在半小时内倒下。不祥的预感越来越强烈,我小心翼翼地把两枚卵放进了一个铅盒,并轻轻锁好。
      第二天,电视、报纸都报道了一条骇人的新闻:赤道一带突然来了两只巨大的貌似章鱼的怪物,它们大肆捣毁建筑,伤害居民。警方动用了一切武力,根本不能阻止它们侵犯人类。除了知道它们具有高放射性之外,专家根本判断不出它们是什么生物。
      “章鱼怪”?高放射性?我下意识地想起了实验室里的那两枚怪卵。
      铅盒完好无损,两枚怪卵也安然无恙,只是它们已经不再发光。可是,当我再次用原子透光仪进行观察时,发现卵内的原子团奇迹般地消失了。天哪?我做了些什么?我突然想起几年前读过爱因斯坦的一篇论文,里边提到过距地球5亿光年的芒星上一定存在具有生命动力的物质团体,那是一种具有高放射性的生命形式。它们曾经光顾地球,恐龙的灭绝是它们的杰作,之后它们迫于某种原因又集体离开了地球……当时科学界认为这纯属无稽之谈,媒体讥讽爱因斯坦哗众取宠。
      我现在完全相信了。如果我早注意到爱因斯坦的推论,也许这场悲剧就不会发生了。这两枚卵是芒星人的后代。这两个怪兽根本就没有地球生物所具有的分子结构,刀枪火炮对它们来说是没有用的。我急忙叫上宁博士,直奔赤道。
      坐在粒子推进飞行器上,看见曾经繁华的城市现在只剩下一片死寂的废墟,我们十分痛心。两只高如危楼的“章鱼怪”正在阳光下游弋。我举起一把中子脉冲枪,毫不留情地对准一只怪兽按下了发射键,怪物居然一点反应也没有。宁博士气愤地端起高聚焦激光炮,结果依旧是徒劳无功。
      返回的路上,宁博士突然说:“你注意到了吗?怪兽为什么一开始就出现在赤道,而且总呆在一个范围内,不向四周移动呢?”
      我一下子心领神会,兴奋得差点从飞行器上跌落下来:“对啊,赤道附近的太阳辐射最强烈,它们一定需要阳光提供能量!”
      “这怪兽虽然是外星球上的另一种生命形式,但也需要将外界能量转化为自己的生命动力。芒星人之所以把卵放在金字塔中,是因为金字塔的特殊结构能有效地将宇宙微波、射线汇集在一起,为卵提供充足的能量。”
      “所以只要阻挡住了到达地球的阳光,怪兽就会活活‘饿’死!可话又说回来,要阻挡阳光,谈何容易?”
      宁博士神秘地一笑:“给地球打把遮阳伞不就OK了?”
      我俩又在实验室里忙碌起来。两天后,这把“伞”终于造好了。这是一颗巨大的爆破弹,里面装了大量的不稳定平衡微粒。我和宁博士用粒子流推进器将它送入平流层,然后将“伞”撑开。无数遮阳微粒从赤道上空向四周蔓延,天渐渐地暗了下来。
      一开始,两只“章鱼怪”依然肆无忌惮。第二天,两个外星兽的放射性就骤然减弱了。第三天,它们行动迟缓,像两只电池快耗尽的*。第四天,怪兽就像堆烂泥完全瘫在地上。第五天怪兽竟自行分解了!
      我们让不稳定微粒全部分解之后,阳光再次普照大地,人们开始重建家园。
      我和宁博士有了一个新的计划——乘超光速飞行器前往遥远的芒星,为了人类,更为了宇宙的安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