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未来的植树车 等
  • 机器人家庭
  • 生活在月球村
  • 25世纪的饥荒
  • 特殊的班主任
  • 机器人的泪
  • 宇宙考古学家
  • 校服威龙
  • 幽蓝星奇遇记
  • 最后的猎人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杂文

    挺进三大洋<%=id%>



      
      历史课上,你一定听老师讲过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吧。600年前,我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开辟了人类航海史上的新纪元。2005年4月2日,我国“大洋一号”从青岛启航,它将为我国现代海洋科学考察事业谱写新的篇章。
      
      这是我国第一次具有现代意义的环球大洋科学考察,也是我国的海洋科学考察船首次进军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这次科学考察的主要对象是国际海底,为期300天,总航程约60 000千米,预计考察队将于2006年1月回到青岛。在考察过程中,考察队将对三大洋的中脊进行综合的科学考察,对海底热液硫化物资源、生物资源和相关环境开展调查。
      为什么我们要进行这么大规模的大洋科学考察呢?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越来越重视海洋的作用。据科学家统计,在2.5亿平方千米的国际海底区域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资源。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开始大规模地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扩大海洋产业。到目前为止,在海洋资源调查方面,中国还没有什么大的“动作”,现在正是我们向海洋出击的最佳时机。它不仅可以提高大家的海洋意识,增进我国同沿海国家的友谊,也能为人类探索、认识海洋以及和平利用海洋资源作出应有的贡献。
      
      
      海洋探秘
      
      1977年,科学家在海底发现了奇怪的“黑烟囱”,每个有3~4层楼高。经过考察,科学家发现这是从海底火山口喷出来的黑色海底热液冷却后形成的。现在,“黑烟囱”已经成为全球海洋科学家研究的热点。如果你认为在这样的海域里,海底应该是一片死寂,那你就错了。虽然,海底火山口附近的温度高达400摄氏度,但是那里生活着不计其数的“耐热冠军”一微生物。为什么海底火山口附近的微生物能够生存下来?能不能从这些微生物中提取基因,研制出对人类有益的药品?诸如此类的问题困扰着科学家。
      在这次环球大洋科学考察中,考察队计划在三大洋的几个热液喷口区进行样品采集及分析,力争找到新的海底热液喷口,同时对海底硫化物及其周边的生命进行考察,以进一步研究掌握第一手的资料。
      
      基本航程
      
      
      “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从青岛出发,向东驶入太平洋,开展环境调查和样品收集工作,并进行部分深海设备的试验验收,然后在东太平洋海隆中段开展综合调查工作。接着,考察船经巴拿马运河进入大西洋,沿南大西洋中脊进行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水文、生物等方面的调查。之后,考察队会经过好望角到达印度洋,在印度洋中脊进行综合考察。最后他们穿过马六甲海峡,回到太平洋。
      
       “大洋一号”
      
      为了完成繁重的科学考察任务,科学家精心打造了一艘海上先锋,它就是跟随考察队出征的科学考察船一“大洋一号”。
      “大洋一号”曾是前苏联的一艘考察船,经过中国科学家的悉心改装后,“大洋一号”摇身一变,成为一艘5 600吨级的远洋科学考察船。从1995年以来,“大洋一号”先后执行了7个远洋调查和大陆架勘察等任务,是我国远洋科学调查的主力船舶。
      现在,“大洋一号”已经是我国第一艘能够研究开发国际海底区域的综合性远洋科学考察船。它拥有强大的航行能力,可以开展海底地形、重力、磁力、地质构造、综合海洋环境、海洋工程以及深海技术装备等多方面的调查和试验工作。
      
      走上“大洋一号”,你会觉得自己好像走进了一座大迷宫。船上有磁力实验室、地震实验室、综合电子实验室等10多个系统实验室,光是参观这些实验室就让你目不暇接。你还可以看见各种各样先进的深海调查设备,比如6 000米深拖光学系统、3 000米浅地层岩芯钻机、3 000米电视抓斗、3 000米海底摄像连续观测系统等,这些可都是我们的科学家自己研制的设备哦!有了这些先进的设备,“大洋一号”强大的调查能力还真让人没话说。
      
       艰苦的挑战
      
      在“大洋一号”上工作、生活的船员有30名,科研人员42名。这次考察条件的艰苦程度是前所未有的。出发前大家估算过,考察队时间最长的无靠港航行将达到42天。这也就是说在这42天内考察队员必须完完全全地生活在海上。“大洋一号”正常储备的蔬菜等新鲜食物只能持续15天,超过这个期限,考察队员就只能靠土豆、洋葱、海带等可以长时间保存的食物支持。除了忍受船上枯燥的生活之外,队员们还必须经受住海上恶劣天气的考验。
      
       特殊的礼物
      
      在远洋科学考察船上,有一件特殊的礼物一15个漂流瓶。这是由青岛小学生亲手制作的。每个透明的漂流瓶内,都装有一个红色的中国结、一艘小帆船、一幅青岛少先队员绘制的彩画和一封“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帆船委员会”的邀请函。这些漂流瓶将分为3组,分别投放到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中。得到漂流瓶的“幸运儿”有机会去青岛观看2008年奥运会帆船比赛。这份礼物是不是十分吸引人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