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可变动的视力表
  • 自动擦鞋柜
  • 牙刷杀菌器
  • 让你的心灵更轻松
  • 黄伯云的科技创新之路
  • 勇攀珠穆朗玛峰
  • 蟑螂捕捉器
  • 防盗信箱
  • 环保能源游乐场
  • 生活废水再利用装置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杂文

    考不倒的大博士<%=id%>



      
      冬天的时候,我感觉头脑比较清醒,也不容易疲劳;可是,一到了春天,不但反应有些迟钝,而且还特别容易疲劳。请问大博士,这是为什么?
       —天津市第八中学王 黎
      大博士:在冬天,由于外界气温低,为了抵御寒冷,人体皮肤长时间处于“收敛”状态,体表血管收缩,从而减少体热的散发,维持体温。我们知道,人体的血液总量基本上是不变的,随着体表血管的收缩,体表血管中的部分血液就会流向内脏器官,使内脏器官的血流量增加,供给大脑的血液也相应增加,这样,供给脑神经细胞的血液和氧气就比较充足。所以,冬天人们往往精神焕发、头脑清醒。
      到了春天,气温逐渐回升,天气变暖,人体的生理机能也随之发生变化,皮肤血管和毛孔逐渐扩张,皮肤的血液循环加快,供给大脑的血液和氧气就相对减少,导致脑神经细胞的兴奋程度降低,人的注意力不易集中,因而反应会略显迟钝,而且容易疲劳。
      大博士,为什么切开的苹果放久了会变黑?
      —河南省安阳市实验小学 杜 韦
      
      大博士:苹果中含有一种叫单宁酸的物质,当它和氧气接触时颜色会逐渐变成褐色。单宁酸的细胞中还含有一种酶,它能够促进单宁酸同氧气发生反应,加快单宁酸的变色速度。这种反应在化学上被称为酶褐色反应。酶褐色反应只有在苹果被切开或碰伤的情况下才会发生,因为苹果完整时,单宁酸与氧气隔绝,所以不会发生酶褐色反应。
      为什么葡萄酒瓶的瓶底常常是凹陷的?
       —湖北省武昌市第六中学 蔡 雪
      大博士:首先,玻璃瓶底的凹陷能增强瓶子的坚固性,因为这种形状能够增强玻璃的抗撞击能力。其次,这种形状能使沉淀物分布在酒瓶底部的凹陷里,使倒出来的葡萄酒清澈透亮。
      在烧水的时候,我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水还没有开的时候响得很厉害,可是水开了,它反而没那么厉害了。大博士,这是为什么?
       —浙江省杭州市希望小学 钟 亮
      大博士:你问的问题就是人们常说的“响水不开,开水不响”。当水烧到50摄氏度左右时,壶底的水先受热,溶解在水中的空气受热膨胀,形成气泡离开壶底上升。当气泡升到温度较低的中上水层时,气泡体积因温度下降而缩小,在缩小的过程中,有些气泡因为体积太大不能完全收缩,就会破裂并发出响声。由于这种响声发生在水里面,能与水壶发生共鸣,所以我们听到的响声较大。水开之后,上层水的温度和下层水的温度达到一致,气泡内的温度始终和水温保持一致,因此,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不会破裂,能一直浮到水面,但此时的破裂声已经完全离开了水面,不能与水壶发生共鸣,所以我们听到的就只有轻微的“噗噗”声了。
      请问大博士,电视里常说的降水量是怎样测得的?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小学陈 建
      
      大博士:气象观测站里有测量降水量的仪器,这种仪器叫做雨量筒,它里面有一个量杯,量杯上有刻度(以毫米为单位),气象学上用这种刻度值来表示降水量。下雨时,雨滴落入雨量筒的量杯里,每天水量在量杯内达到的刻度值就是当天的降水量。下雪时,有两种测量方法:一是将量杯内的雪融化成水,得到当天的降水量;另一种方法是用量杯内的积雪深度来间接表示降水量。
      请问大博士,天上的星星颜色都是一样的吗?
      —湖南省岳阳市八中程民乐
      大博士:在晴朗的夜晚,我们看到天空有数不尽的星星,星星的颜色没有多大区别,基本上都是黄白色的。但实际上,这些星星的颜色是不同的。如果用望远镜观察这些星星,就会看到它们有各种颜色。那么,星星为什么有不同的颜色呢?
      星星的不同颜色是由它本身的温度所决定的。星星表面的温度不同,它发出的光的颜色就不同。发白色光的星星表面温度很高,可达11 500摄氏度以上;发红色光的星星,表面温度只有2 600~3 600摄氏度;发蓝色光的星星,表面温度可达25 000~40 000摄氏度;而太阳表面温度大约是6 000摄氏度,看上去是黄颜色的。
      因为我们距离星星非常遥远,加上大气的折射,所以用肉眼看不到星星的五颜六色。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