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喷水梳子等
  • 考不倒的大博士
  • 我的故事
  • 有趣的环保发电
  • 新产品大搜索
  • 植物中的侵略者
  • 挺进太空
  • 智能棋赛记录系统
  • 开信易
  • 家用电话远程控制及报警系统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杂文

    让思维走出怪圈<%=id%>



      思维是人类行为的前提。恩格斯说过,思维是宇宙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之一,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然而,要让思维这个“最美的花朵”结出最好的果实,就要根据其特点和规律进行变革,作出努力。
      一本题为《GEB—一条永恒的金带》的书曾经轰动了美国。该书提出:人的思维往往会出现一个“怪圈”,这个怪圈的特点在于思维在前进中会不自觉地回到起点上去。该书作者以20世纪著名数学家哥德尔(G)、杰出画家埃舍尔(E)、杰出古典音乐大师巴赫(B)从不同角度发现这一规律的事实为例,证明了人类的认识能力都受着这种思维特点的制约,突破制约的办法则是要从怪圈中走出来。而人的知识从不断形成怪圈到跳出怪圈,再形成怪圈,然后又跳出怪圈,这是一个反复无穷的过程。每一次跳出思维怪圈,都是人的知识范围的扩大和思维层次的递进。
      哥伦布竖鸡蛋的故事家喻户晓。然而,在哥伦布将鸡蛋竖立在桌面上之前,竖鸡蛋却还只是天方夜谭。“鸡蛋不能立在桌面上—要把鸡蛋立在桌面上—鸡蛋是圆的—因此鸡蛋不能立在桌面上”。由此可见,人的思维走了一个圈,又回到了起点上。正因为如此,贵族们认为哥伦布肯定不可能发现新大陆,就好像鸡蛋不可能竖立在桌面上一样。但是,哥伦布奋起接受挑战,他毫不犹豫地将蛋往桌面上一敲,蛋的底部顿时被打破—鸡蛋就这样竖立起来了。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思维步入怪圈的现象并不少见。走出怪圈,就要克服僵化的思维定势,要打破封闭保守状态,建立起一种开放、拓展、创新的体系,从而获得思想上的进一步解放。
      我们不妨参考以下几例走出思维怪圈的方法。
      
       一、跟踪思维
      
       哪怕是一件极平凡的事情,有时也可能激起你思维的火花,并在这种思维火花的指引下,去跟踪问题的潜在发展趋势以及那些关系着全局的正反两方面的问题。由于思想上不停顿地跟踪一个问题而取得成功的大有人在。19世纪20年代,德国化学家维勒用氰酸和氨水加热得到了白色结晶尿素。当时人们都认为,有机化合物只能从有机体中得到,绝不可能从实验室里制造出来。维勒信念坚定地跟踪这一发现,经过一系列的反复实验,才确证它是尿素,为有机化学开辟了道路。
      
       二、融合思维
      
      在社会及家庭生活中,许多青年人和老年人经常发生冲突,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的思维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老年人的思维是收敛型的,现实感使他们脚踏实地,很少耽于幻想之中,对违背常理的事情往往出来阻挠,而且喜欢缅怀历史,对新事物的感受力和想像力差。青年人的思维是发散型的,头脑中充满了各种各样关于未来的计划和幻想。这两种思维各有千秋,离则俱损,合则两利。融合的方法是老年人要更多地关心生活中出现的新事物、新观念,为自己的思维注入新的热情和生机;青年人则要克服轻率急躁的情绪,要在自己的思维之翅上绑上重物,使它更接近现实而不致在幻想的云雾中迷路。
      
       三、方形思维
      
      数学告诉我们:在若干周长相等的不同四边形中,正方形的面积最大。也许正是在这一常识的启示下,拿破仑把军事统帅的智和勇比喻为正方形的底与高。他认为:只有在军事统帅的智谋与勇敢相等地向前发展的情况下,才能取得更大的胜利。假如军事统帅勇大于谋,容易贪战失利;谋大于勇,则会优柔寡断,丧失战机。
      任何一种人才,均应构筑自己知识与智能相等的正方形,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如演员的基本功与表演艺术,作家的洞察力与表现力,科学家的知识与创造性思维,领导的专业知识与管理水平……一个正方形构筑起来了,然后由于“底”或“高”的延长,呈现出新的矩形,然后又要构筑新的正方形。无数个大大小小的正方形相互配合、衔接,就发挥出个人的最大能力,也构成我们社会整体的最大效能。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