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图像识别激光教鞭鼠标
  • 便携伞式太阳灶
  • 钛姑娘回娘家
  • 科学和艺术的关系
  • 李政道的故事
  • 地球生物来自火星吗?
  • 人体能趣话
  • 走进鸟世界
  • 探索地下世界
  • 拥有两项发明专利的中学生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杂文

    本刊编委会主任刘筠院士获殊荣 等<%=id%>



      
      在2月24日的湖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科学启蒙》编委会主任、湖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刘筠院士获得首届“湖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成为该奖的惟一获得者。湖南省委书记杨正午为刘筠院士颁发了证书和100万元奖金。
      刘筠教授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一直致力于鱼类及其他水生经济动物的繁殖生理和育种研究。他在世界上首次研制出异源四倍体鲫鲤,标志着我国在鱼类多倍体育种的理论和应用方面取得了创造性突破。利用四倍体鲫鲤研制的湘云鲫鲤已经在全国26个省市推广养殖,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水产业的发展。刘教授曾先后13次获得国家和省科技进步奖。
      
      世界权威学术期刊《自然》推出“中国特刊”
      世界权威学术期刊《自然》杂志3月推出“中国特刊”。特刊以专业学者的评论性文章剖析了中国科研多个领域的发展现状和潜力,将世界的目光引向崛起的中国科技。
      以特刊形式介绍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对《自然》杂志来说是“史无前例的”。《自然》杂志主编菲利普·坎贝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许多领域的研究都达到了国际水平,我们认为有必要让全世界的读者都关注这片神奇的土地。”
      该特刊中收录了8篇论文,有些对中国在分子医学、克隆、人类胚胎干细胞、生态学、纳米技术和生物技术等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前瞻性的介绍,有些则细致分析了中国如何建立国际化科研机构,如何提高科学研究产出率等问题。
      坎贝尔说:“《自然》杂志经常发表来自中国的优秀科研成果论文,而且发表频率越来越高。中国无疑将成为科技强国。”
      
      未来十年汉语将成为世界必学语言
      在一项最新研究分析中,英国语言学专家表示,世界正面临一个多语言使用的境况,英语不再具有垄断支配地位,未来十年,汉语普通话将成为世界各国人群的必学语言。
      最新出版的《科学》杂志指出,世界上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口比例正在下降。实际上,英语的主要贡献在于培养了几代能说两种或者多种语言的人群。
      语言学家在研究报告中指出,大约有华民族1/5的美国人在家里使用非英语,这主要是西班牙语,而汉语使用人数更是剧增。虽然学英语很重要,但是*家和教育学家必须认识到,学习英语并不意味着要放弃本国语言。
      英语不可能成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口头语言,因为有太多的人是以汉语为母语,而且将有越来越多的人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来学。
      
      我国首颗广播电视直播卫星明年发射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主任王礼恒日前透露,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广播电视直播卫星已完成初样型研制,很快要送到发射场合练,2005年将升空。届时,我国的电视观众不仅可以收看到比现在多一倍的电视频道,而且可以在家方便地点播个性化的电视节目。
      近年来,电视直播卫星发展非常迅速,它集中了卫星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诸多领域的最新成果,形成了一种新的技术产业。与普通广播通信卫星系统比较,直播电视卫星的突出优点是:地面接收简单,不需要建立复杂的地面站;目前的电视机也不用更新,每个家庭只需安装一个0.5米左右的天线和一个接收解码器机顶盒,用户到管理控制中心注册交费后将领到注册卡,然后将这张卡片插到机顶盒里,就可以点播自己喜爱的节目了,费用将自动从注册卡中扣除。
      由于安装接收都很简单,所以在不易收到电视信号的偏远农村也很有发展前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