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中医周万顺和他的太岁菌
  • 成功关键:细致 耐心 合作
  • 高技术打造多功能玻璃
  • 用人造鹅绒铺铁路
  • 美科学家初步培育*造细胞
  • 色彩效应的创新妙用
  • 科学发现的思维方式
  • 创造过程的控制
  • 是什么推动了美国创新者
  • 第242次香山科学会议拾絮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杂文

    关于太阳学研究<%=id%>


      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运动创造了生命,创造了人类。太阳直接把光明和温暖送给人类,间接地为人类捉供了一切。面对太阳所提供的自然*主义的生存基础,中华民族的祖先曾用智慧和汗水铺垫了古太阳学的基础。我们剥开尘封的历史,掘出了这个闪光的课题,种植于现代知识的土壤里,培育起一门崭新的综合科学。应当承认人们拥有的与太阳相关的知识是很欠缺的,有的知识是一种错觉,有的知识散落在各门学科的角落里,因此,需要运用现代科学知识,从新的视角来研究太阳和地球的运动与人的关系,于动态的自然之中揭示新的阴阳规律,求索人的合理利益,探寻人的最佳生存与发展模式。
      
      时间和《易经》的起源
      
      科学界围绕时间的方向问题争论了一百多年,至今毫无结果。人们如此关心时间,但对时间具体指什么并不太明白,人类时间观念之本原含混不清仍然是一个问题。《道德经》中讲:“万物负阴抱阳”,《易经系辞》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古人所言的朋阳观念理所当然指的是自然中的普遍现象,在阳光下垂立一根直竿,直竿下有一条阴影,从早到晚这条阴影不断变化,记录了时间,中国人称之为“光阴”。中国人的时间来自“阴阳原理”,来自用竹竿测量朋影的实验,我们用最简单的工具模仿古人实验,历经五年,得出了正确的结果,终于弄清了古代中国人是怎样巧妙地发现时间季节规律的奥秘。确切地说,时间是地球与太阳的运动关系的体现,地球周期运动规律的特征是光周期特征。
      太阳发出的一束光在地球表面不停地扫动,垂立的竹竿下产生了不断变化的阴影,每时每刻阴影长度都不同,但一天之中有一条“最短影线”,这条“最短影线”出现的时刻,古人称为“午时”。当太阳直射地球表面的某一点,直竿下面的阴影没有了,古人以为太阳(神化)回到了家乡,他们把这一时刻称为“夏至”,这一天称为“夏至日”,并以直竽下地面上划记阴影线段的划痕“— —”作为符号,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科学符号。是原始的“阳符”。经过坚持不懈地测量阴影,古人们又找到了最长的“最短影线”,这条影线代表太阳到了最远的地方,这一时刻称为“冬至”,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以直竿下的阴影划痕“一”作为符号,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二个科学符号,是原始“阴符”,古人把每一天的一条一条的“最短影线”长度位置划刻在地上,形成了一个一个的划痕点,他们用一条长绳摆放在这些划痕点上,摆成了一个类似“8”的型状,再对应划痕点结砣,一个点结一个砣,全部结完,结了366个砣,像一条长长的珠链,这条长长的绳结链叫做“年”。每一个砣代表一天,一年365-366天。由于夏至日这天有两个划痕点,这天便有两个砣。古人们测量影线,发现了两条重合的长度相同的影线,正好处在绳子的交错点的位置,一个绳结砣搁在另一个绳结砣上,于是他们把这两天分别叫做“秋分”和“春分”。古人按长绳结的七个弯折处将绳割断,变成了捌段绳结,再编结成“捌卦”绳结,一卦有45——47个结砣,表示45——47天。这就是人类最早的纪日器——挂历。过完一天,用木炭涂黑一个绳结砣,当“捌卦”绳结全部被涂黑,一年就过完了。拿涂黑的绳结放到水中洗净晒干,又可再用。我们的祖先就是用这种绝巧的方法确立了“一年、四季、捌卦、一天、午时”的时制,并确立了“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立春、春分、立夏”八个节气,时间和季节同时被确立了。人类这项最伟大的科学工程,传说是伏羲和他的助手夸父等人完成的。
      伏羲做完了实验,开始撰写科学论文。他的论文是人类对太阳现象进行最早研究的学说,是一部用图符(最早的中国文字)组成的“天书”。古人把阴影的变化现象称之为“易”,相应地把时间、气候、物候等有规律的变化现象也称之为“易”,因此伏羲的科学论文也就叫做《易经》。伏羲的《易经》与后来的《易经》是不同的,应称为“原《易》”。原《易》以阴影变化规律联系气候寒热温凉的变化,联系动植物兴繁枯衰的变化总结出了时间、气候、物候周期变易的原理,“捌卦”是八个绳结纪日器,“捌卦”图符是八个节气符号。原《易》对于还处在采集渔猎社会的古中国人的生存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我们仿佛看到,在人类历史的源头有一位白发老翁,身披“捌卦”绳结,手持一根竹竿,带着他的助手们,现场教学,向百姓们传授太阳学说,让大家掌握时间季节规律的科学知识,合理地采集野果、捕鱼和狩猎,这就是古中国人的一代帝王形像。有人根据史料推测伏羲时代是远离今天18000——20000年以前的时期,那时候的古中国人就拥有了太阳学说——《易》和太阳历——“捌卦时制”,开始拥有了文字和数字,开始运用“筹算法”,真让人瞠目结舌。这不是人类科学的起源,那又是什么呢?
      
      从伏羲到哥白尼的学说
      
      中国人一直沿用伏羲发明的绳结纪日法,中国的历史中曾有两个世界之最,星象观测资料最多,历法最多,按理说中国人的时间应该很准确。可是《梦溪笔谈》中却讲唐宋时期的历法曾改来改去,修订了多部,还是经常出错,皇帝为此罢免了多位历官。在1950年以前,中国人一直靠进口时间过日子,直到叶淑华女士进入上海徐汇天文台主持制定时间后,中国人才有了今天的北京时间。历史为什么会这样呢?只因为中国哲学之根的阴阳观念长期离开自然的土壤,脱离了太阳学知识的基础,把自然之阴阳弄得似是而非,成了一个凋萎的糊涂观念,我们又能怪谁呢?
      自然中的阳光天天照耀着人的智慧之门,据说希腊先哲泰勒斯到埃及,埃及国王请他测量金字塔的高度,意在看他到底有没有智慧?泰勒斯在太阳光下,等到自己的影长刚好等于自己的身高的时候,就去测量金字塔的影长,求出了金字塔的高度。虽然《易经》很早就记载了日食现象,但古希腊人却最早认识日食的原因,他们认为月亮遮住了太阳光就会出现日食。他们通过观察月食,看到大地的阴影是圆的,提出了大地是一个圆型球体的论断。也许历史真有巧合,公元前200年左右,在埃及亚力山大城任图书馆长的埃拉托斯尼竟沿用古中国人的立竿测影方法,利用埃及南部阿斯旺地区在夏至日午时的阳光直射现象,计算出地球的周长,大约为40000公里,与现代人测量的数据的误差十分小。
      当太阳与地球的几何一步一步地被人类正确地理解的时候,西方人的思想却受到了学术权威的压制。那时,西方大大小小的学者都被太阳东升西落的现象所迷惑,武断地认为大地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是静止的,太阳和月亮与其它行星围绕地球这个中心转圈,象亚力士多德这样重量级的权威,认识都始终如一。有位叫亚里士达克的学者曾提出了太阳中心的假说,立刻被权威们否定了,否定者是当时“最伟大的天文学家”希巴古,他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