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三S技术已成为确保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我国铁路勘测技术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 我铽镝铁大磁材料达国际先进水平
  • GaN材料中离子注入的研究进展
  • 不尽思绪为缺水,关于工程水利应向资源水利转移的思考
  • 碳纳米管及相关的一维纳米材料
  • 二硼化镁(MgB2)-迄今临界温度最高的金属化合物超导体
  • 碳纳米管和纳米电子学
  • 宽仅为3纳米的极微细导线
  • 超导研究的新突破
  • 纳米科技最本质的东西还未出现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学博览

    氢氧爆轰驱动---高温气体动力学实验的新途径<%=id%>


        航天飞行器周围被头激波加热到极高温度的空气,内态被激发并发生离解、电离和辐射。这些现象对飞行器的空气动力学和光电辐射特性将产生重大影响。为了开展这类高温真实气体效应研究,首要的问题是创造一种能产生超高速(v =5-8千米/秒)并具有足够高密度和持续时间试验气流的实验设备。1988年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俞鸿儒院士提出用带有卸爆段反向氢氧爆轰驱动来产生强激波的新方法。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19082012)、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科委支持下,已完成原理性实验。按实验结果推论,该方法可满足开展高温真实气体效应实验要求,目前正在建造实用型设备。其驱动能力将与美、德、日、法等国正在研制的自由活塞驱动激波风洞相近,但具有试验气流品质较优,试验持续时间较长,且结构简单,建设和运行费用较低的特点。
        该方法受到国际同行的重视,在多次国际会议上应邀介绍。该方法已被德国亚琛(Aachen)工业大学采用来改造欧洲最大的激波风洞。日本东北大学已决定用爆轰驱动来提高其激波管的性能。美国国家宇航局阿米斯中心也在开展小型原理性实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