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工程建设中智能决策系统的研究
  • 海洋波浪能转换系统的原理、设计与控制方法
  • 有机光导理论的研究
  • 急冷非平衡合金及固态反应机制
  • 相变、界面及缺陷的声衰减
  • 金属腐蚀与防护机理研究
  • 多孔硅可见光发射
  • 新型空间结构的强度、稳定性和动力性能的分析
  • 高压汽水两相流与传热试验研究
  • 三维激光动光弹在岩石爆破机理研究中应用效果显著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学博览

    金属缺陷复合体电子结构研究<%=id%>


        材料科学的实践及相应的理论研究表明:新材料的发展依赖于新的技术及理论,需要建立新的模型和观念。经典理论、经验模式、经典热力学及连续学模型虽仍不失其重要性,但微观结构模型---原子学模型、电子结构及近代计算机技术正在日益渗透,构成近代材料科学多层次研究的中心环节及重要基础。量子力学及发展中的统计理论广泛而深刻地进入材料科学领域,为研究原子成键本质、掺杂效应、脆断机制及物质结构演化提供了理论背景。以量子力学及实空间格林函数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冶金部钢铁研究总院王崇愚院士领导的课题组,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5857-0031,58971508,19074045)的资助下,在材料科学的基础理论方面进行了探索性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及创新点:
        1.发展建立了研究多种材料中微合金化元素及结构缺陷的电子结构、原子结构、声子激发及其与宏观物性相关机理的理论研究体系(包括理论模型、计算方法及计算程序:“自统一”理论研究框架),为材料科学的“原子学模型”研究及缺陷体系的能量学、动力学及热力学研究以及材料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2.提出缺陷复合体模型,计算了层错及层错-氧复合体能量,揭示了层错复合体与位错运动相关的量子力学机理,判明了层错的量子效应。
        3.提出杂质-空位复合及晶界模型,建立原子间相互作用能及一系列能量计算式,揭示了结构缺陷及各类掺杂的电子效应,提出电荷重新分布与形变相关,发现局域原子组态影响电荷重新分布能。
        4.建立位错芯局域畸变与费米能级移动相关表式,揭示芯部电子结构及电荷重新分布特征,预期位错芯有俘获轻杂质的效应。
        5.赫曼-费曼力计算发现:钐钴永磁体热裂现象与掺杂电子效应相关。
        6.揭示了Nd-Fe-B合金以Co置换Fe影响电场梯度、单轴各向异性及居里温度的量子力学机理及掺硼效应。
        7.缺陷体系“电子组态几率”研究揭示了孪晶缺陷与电子缺陷相关机理。
        该项研究成果,获1993年度冶金工业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12篇,论文在“SCI”(科学引文索引)中被引用23次。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