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工程建设中智能决策系统的研究
  • 海洋波浪能转换系统的原理、设计与控制方法
  • 有机光导理论的研究
  • 急冷非平衡合金及固态反应机制
  • 相变、界面及缺陷的声衰减
  • 金属缺陷复合体电子结构研究
  • 裂纹顶端弹塑性应力应变场和断裂准则
  • 新型空间结构的强度、稳定性和动力性能的分析
  • 高压汽水两相流与传热试验研究
  • 三维激光动光弹在岩石爆破机理研究中应用效果显著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学博览

    滑移防震技术在建筑领域推广成功<%=id%>

    在建筑物内设置一个滑动面,达到减震的目的,这不是凭空妄想--在我国科研人员的努力下,这项被称作滑移防震的技术目前已在我国西部地区部分建筑上得到成功应用,从而实现了建筑抗震技术的新突破。这是记者从正在此间举行的中国科协学术年会上获悉的。
      建设部正式立项的滑移防震技术由陕西、云南等省市的40多名科技工作者共同研制成功,目前已在太原、西安、兰州、银川、唐山等6个城市完成了试点工程。
      “国际上常把地震烈度分为12度,6度时房屋建筑就会出现轻微破坏,7度以上就会破坏严重,而在6个试点城市加入滑移防震技术的楼房中,却在8年间坚固如初。”承担这一项目研究的西安市城建开发总公司高级工程师税国斌说。这一技术自1994年经过国家部级鉴定以来,研究人员8年中分别在6座城市中修建了5万多平方米的建筑,并通过模拟自然动力实验的办法,对这些建筑进行了抗震实验。
      我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嘉玛拉雅地震带两大地震带之间,是世界上内陆地震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遭受地震损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税国斌说,目前,国内外比较流行的是利用在建筑物内使用橡胶垫抗震,成本高,而滑移防震技术则比较容易普及,这是一个比较适合我国国情的“国产技术”,有的国家也在研究这项技术,但远远不如我国成熟。
      这一技术的的独到之处在于,当地震产生的地面运动达到一定加速度后,房屋将在滑动面处自然与地面分开,从而达到减震目的,它解决了国内外困扰不少专家的超烈度地震、共振和余震等难题。
      税国斌介绍,这种技术在房屋建造、远程运输管道、桥梁建造、高层楼塔和古建筑的保护方面都将产生巨大的保护作用。我国地震区大部分位于西部,地震也给西部开发带来不少困难,滑移防震技术无疑将为西部开发中的基建工作系上“安全带”。据悉,这一项目将继续在陕西、甘肃一带扩大试点范围。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