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我国声悬浮研究国际领先
  • 中意专家讨论利用悬浮技术修建水下隧道以促合作
  • 蜜蜂靠蜂房振动传递信息
  • 淮北煤矿攻克世界性开采技术难关
  • 加热后粘合剂失去了粘性
  • 企业电网谐波污染的调查研究
  • HT-7U工程正在全面稳步推进
  • 日本发现硅原子也可形成富勒烯结构
  • 日本发现在强磁场下呈超导状态的物质
  • 蜘蛛丝可望用于制造高强度材料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学博览

    中国科学家提出青藏铁路工程保护冻土办法<%=id%>


        中国科学院院士程国栋说,青藏铁路工程必须改变以往一直沿用的消极保护冻土的措施,采用冷却地基的办法,来积极保护冻土。
        中科院宣布实施科技创新战略行动计划,并首批启动四个重大项目。程国栋主管“青藏铁路工程与多年冻土相互作用及环境效应”项目,他在介绍项目进展情况时作出上述表示。
        程国栋称,可以从调控辐射、调控传导和调控对流等途径来冷却地基。青藏高原地表温度一般比气温高三摄氏度以上,调控辐射就可以利用遮阳、改变表面颜色等降低地温;调控传导是利用热半导体材料可增大冬季放热量、减少夏季吸热量以冷却地基;调控对流则是采用热虹吸管、通风管、抛石护坡、块石路堤等办法保护冻土。
        三种途径结合起来,效果会更好。程国栋认为,冷却地基理论上已不存在问题,但实际施工需要定量和参数,很多细节还要进一步研究。
        青藏铁路大体与青藏公路平行修建,两者之间平均距离不足十公里,在这一狭长走廊内还建有输油管、光缆,其对环境的干扰强度很大,而冻土环境十分脆弱,一旦破坏极难恢复;青藏铁路沿线土的含盐量较高,盐分降低冻结温度,增加未冻水含量,使冻土强度降低;青藏铁路沿线地震频繁,列车运动又具动荷载,对冻土产生影响;青藏高原雷暴发生频率高、强度大,其对铁路通讯信号系统威胁很大;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冻土也会变化。
        程国栋指出,这些问题都必须加强研究,最终予以科学解决,才能保证青藏铁路工程的稳定性,确保青藏铁路的安全畅通。
        据知,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全长一千一百一十八公里,其中多年冻土区六百三十二公里,大片连续多年冻土区约五百五十公里,岛状不连续多年冻土区八十二公里,全线海拔四千米以上地段约为九百六十五公里。高原与冻土因而成为青藏铁路修筑中必须解决的两大难题。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