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燃料电池将带来手机电池的革命
  • 中意专家讨论利用悬浮技术修建水下隧道以促合作
  • 蜜蜂靠蜂房振动传递信息
  • 淮北煤矿攻克世界性开采技术难关
  • 加热后粘合剂失去了粘性
  • 企业电网谐波污染的调查研究
  • HT-7U工程正在全面稳步推进
  • 中国科学家提出青藏铁路工程保护冻土办法
  • 中科院HT-7U工程建成第一个实验子系统
  • 我国建筑行业大力推行九大先进技术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学博览

    理化所为抗菌材料应用研究作贡献<%=id%>


        2001年9月4日,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在中国科技会堂组织召开了“抗菌材料创新成果及产业化前景”新闻发布会。
        一般来讲,添加了抗菌剂的材料称之为抗菌材料。抗菌材料可以使材料表面的抗菌成分及时通过接触杀菌或抑制在材料表面的微生物繁殖,进而达到长期卫生、安全的目的。这种抗菌方式与传统的化学灭菌、物理灭菌相比,具有长效、广谱、经济、方便等特点,而且它的卫生自洁功能减少了交叉感染、疾病传播,并且免去了清洗保洁等繁杂劳动。其抗菌长效性可与制品的使用寿命同步,可谓一劳永逸。
        应用抗菌材料生产的抗菌制品被世界公认为是跨世纪的环保和健康产品。国际上对抗菌制品的研发始于20世纪80年代,代表性的国家为日本,美国和德国发展也很快。目前日本从事无机抗菌剂生产的厂家有100多家,抗菌剂的年销售额达280多亿日元,抗菌制品销售额超过6000亿日元,抗菌材料的产销已经形成产业规模。
        中国从90年代初期开始跟踪国际抗菌材料的研究和应用,但限于研究条件和投入等原因,起点较低。进入90年代中后期,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所为代表的抗菌材料应用研究在中国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时期。经过几年的潜心研究,通过离子交换和多层包覆等技术,获得了抗菌性强、不变色、成本低的复合型无机抗菌剂,并通过独有的抗菌母粒制造技术制造出了使用于各种塑料如PP、PE、ABS、PVC以及PS等的抗菌母粒,使中国抗菌领域的研究达到国际水平,该项技术获得了200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其制备的抗菌母粒在海尔集团等多家单位广泛使用,并形成了年产千吨的生产能力和数百吨的产量,有力地促进了中国抗菌产业的发展。
        目前中国抗菌材料研发单位近20家,国内生产商和国外产品代理商超过20家,制品生产商超过300家。据估算,中国2000年抗菌剂产量达到200吨,预计2005年将发展到500吨的生产规模,抗菌制品产值将达400亿元。
        为了进一步扩大抗菌材料这一新材料技术的应用领域,中国科学院将联合中国工程院和10余家产业协会于2001年11月初在北京召开全国抗菌材料产业发展大会。这将是国内抗菌材料技术向产业扩散的首次大规模推广活动。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