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燃料电池将带来手机电池的革命
  • 理化所为抗菌材料应用研究作贡献
  • 国内科学家发现固体内存在流动的液体
  • 美国推出改性PE和PVC的新技术
  • 军用发动机用新型陶瓷纤维复合材料
  • 吉石化一催化剂获国家专利
  • 我国制成环保海洋防污漆
  • 中国科学家提出青藏铁路工程保护冻土办法
  • 中科院HT-7U工程建成第一个实验子系统
  • 我国建筑行业大力推行九大先进技术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学博览

    纳米分子薄膜设计的新页<%=id%>

        一个由美国Brookhaven家实验室,哈佛大学,以及以色列的巴-依兰大学(Bar-Ilan University)的科学家所组成的研究团队,日前已经成功的使用一种有机化合物在水银表面制造出一层超薄的纳米薄膜。 这篇发表在『科学』期刊的报告中指出,这项研究结果显示出了一系列能在纳米科技领域中发展出全新应用的分子结构。 这些厚度只有几个十的负九次方公尺的超薄薄膜,对于许多要求更快更小的电子和磁性仪器,更先进的生物科技薄膜,以及可以控制的药物释放系统的应用是相当重要的。 研究人员Benjamin Ocko博士表示,选择液态表面而不用固态表面是因为液态表面不会像固态表面基材会将薄膜分子锁住,而能提供一个研究超薄薄膜状态理想的基材设定。 而为了观察薄膜分子在液态表面的组织,研究人员必须利用位于Brookhaven实验室的美国国家同步光源(National Synchrotron Light Source)来观察他们所使用的硬脂酸分子在水银表面所形成的结构。 结果研究人员发现,当少量的分子被加入水银分子中时,由于硬脂酸分子不溶于水银中,因此它会在水银表面散开,占据它所能占据的最大面积。 当再加入一些硬脂酸分子下去时,就会有第二层的分子层在第一层上形成。 此时如果再加入更多的分子,那么分子就会先被挤到旁边,之后就会直立起来以让更多的分子能在同一层以更高的密度排列。 该研究报告的主要作者,Bar-Ilan实验室的博士班学生Henning Kraack,这项发现相当令人惊讶,在这个研究中发现的分子平躺在液态表面的模式是前所未见的。 Bar-Ilan实验室的物理学家Moshe Deutsch指出,因为液态的水银分子似乎不会过于干扰硬脂酸分子的排列。因此只要选择适当的分子在液态表面进行覆盖,就能得到不同的尺寸,性质的薄膜型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