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院地合作使废弃资源再生黑白垃圾变宝
  • 金属所与宝钢表面纳米化应用研究项目启动
  • 镀锌时如何避免产生计算机杀手--锌晶须?(图)
  • 上海化研院催化剂获工博会银奖
  • 国产大颗粒尿素粉尘洗涤塔达到国际水平
  • 半导体复合材料研究取得重要突破
  • 宝钢一批重大项目开工 填补国内空白有战略意义
  • 半导体复合材料的光伏极性可以被改变
  • 我国学者发现半导体复合材料的光伏极性可以被改变
  • 外企首次入选国家科技攻关项目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学博览

    我国首次成功进行天然脱落酸规模化生产<%=id%>

        国家“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课题:“天然脱落酸原药及作物专用调节剂新产品研制与示范”实施以来,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根据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九五”科技攻关成果“真菌发酵生产天然脱落酸”立项的国家“863”计划“天然脱落酸原药及作物专用调节剂新产品研制与示范”项目,在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与四川龙蟒福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福生科技公司)等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20吨发酵罐规模的发酵和提取工艺设备的设计安装及天然脱落酸原药20吨发酵罐生产工艺的研制工作。20吨发酵罐发酵、提取生产工艺一次试车成功,并连续进行5个罐批的生产试运行研究,技术指标及产酸水平完全达到合同指标要求,首次在世界上成功进行天然脱落酸规模化生产。

        同时,开发出能表现脱落酸(农药通用名:S-诱抗素)活性功能的实用制剂产品4个:“福生壮芽灵”――种子处理剂,“福施壮”――蔬菜、烟草抗寒移苗剂,“福生施高宝”――蔬菜抗病促长剂,“福生秋香”――水果品质改良剂。目前,这4个产品正在台湾、日本、四川、山东、辽宁、河北、广东、新疆等地进行大田试验、示范,其良好的效果深受种植户欢迎。

        脱落酸(Abscisic Acid,缩写为ABA)是植物五大天然生长调节剂之一。单纯的天然活性脱落酸(+)-ABA的生产成本极高,售价高达230.9美元/毫克(Sigma)。由于昂贵的价格和活性上的差异,脱落酸一直未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各国科学家都在寻找天然型脱落酸廉价生产的方法。

        1993年以来,成都生物所的科研人员经过大量的菌种筛选工作,获得两株天然型ABA产生菌株(Xi,和Xii),利用现代生物学技术进行诱变育种以及原生质体遗传学构建等,获得了脱落酸高产菌株,并创造性地建立了该菌株的发酵生产工艺系统。该发酵工艺和提取工艺简便,降低了的生产成本,使ABA能广泛应用与农业生产。

        脱落酸不仅能调控植物生长发育,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而且,在遇到非生物逆境胁迫时,ABA会在细胞间传递逆境信息,诱导植物机体产生各种对抗非生物逆境的抵抗能力。

        在寒冷胁迫下,ABA启动细胞抗冷基因的表达,合成抗冷蛋白,诱导植物产生抗寒能力。一般而言,抗寒性强的植物品种,其内源 ABA 含量高于抗寒性弱的品种。例如:外施ABA,可使在20℃生长的冬小麦、黑麦和雀麦细胞抵抗-30℃的低温,可以提高棉花、花卉、蔬菜、水稻、果树、烟草等幼苗的抗冷性,使之能够耐受0℃至10℃的低温而存活。

        在土壤干旱胁迫下,ABA启动叶片细胞质膜上的信号传导,诱导叶面气孔不均匀关闭,减少植物体内水分蒸腾散失,提高植物抗干旱的能力;在土壤盐渍胁迫下,ABA诱导植物增强细胞膜渗透调节能力,降低每克干物质Na+含量,提高PEP羧化酶活性,增强植株的耐盐能力。对蔬菜苗、树苗等喷施ABA,可使其度过短时干旱(10至20天)而保持苗株鲜活;可使棉花、小麦、玉米幼苗在高盐土壤环境中提高存活率等。

        ABA可促进种子和果实的储存蛋白和糖份的积累,提高农产品和水果的品质等。对水稻、小麦等作物喷施ABA,可使水稻增产5%至20%,小麦增产5%至15%,使大豆、菜豆、碗豆等增产5%至15%;蕃茄增产约18%,并且改善其品质。

        此外,ABA还能够显著降低杂交水稻制种时的穗发芽和白皮小麦的穗发芽;抑制土豆在储存期发芽等;ABA还能控制花芽分化,调节花期,促进生根,控制株型。

        干旱和半干旱耕地、低温冻害、盐渍土壤严重制约我国农业生产,破坏人们的生存环境。因此,天然脱落酸在生产上的应用,将能使农作物和植物有效地抵御干旱、盐碱和低温,提高苗木的成活率、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扩大种植面积等,在生态建设、农业生产、城市园林绿化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