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适用于FED的荧光粉及荧光屏
  • 光纤孤子研究取得可喜进展
  • 基于结构操作语义的并发和类型程序设计方法研究
  • 科学数据的可视化及三维图形标准的研究
  • 目前第四代移动通信的研发状况
  • 第四代移动通信标准及技术要求
  • 西安开发出防辐射纳米服装
  • 中科大光学微操作微加工装置与技术成果通过鉴定
  • 日本启动利用深层海水技术研究计划
  • 中软总公司推出国产高端操作系统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学博览

    风险投资:学硅谷不如学新竹<%=id%>


    摘要:当本世纪末的创业热潮席卷中国大地的时候,当搜狐、新浪分别被美国风险投资包装的时候,美国的硅谷几乎成了高科技产业及其经济文化的代名词。作为一个创业的发祥地,硅谷正在成为下个世纪快速上升的经济火箭的动力源。人们渴望拷贝出更多的硅谷,无论是北京中关村、深圳科技园,还是西安高新技术区……“中国硅谷”正在四处开花。但也有专家指出,中国毕竟和美国有着天壤之别,在世界上百个高科技园区中,离我们最近的台湾新竹是发展中地区唯一被世界公认的最成功的高科技园,因此,远学美国,不如近看新竹。
        1.投资还要靠自身
        新竹工业园坐落在台湾岛的西海岸,在台北市南70公里,新竹市区以西6公里的地方。自1980年开始运行以来,新竹科技园作为一项完全由政府创立的工程,在政策上获得很大的支持。据新竹创始人之一、汉鼎亚太董事长徐大麟博士回忆,1983年新竹科技园建成后因没有资金而陷入困境,创始人李国鼎先生派人去找“风险投资”,可大家一听说风险投资是“有风险的事”都不干。于是,李国鼎便将风险投资改成“创业投资”。在这种情况下,台湾当局只好自己出资搞风险资本,为此当局共投资24亿美元。
        新竹运作风险资本的成功完全不同于美国,美国的风险资本,成功后利润率是60倍,最小也是20倍,而台湾的风险资本达到6倍就已经很不错了。美国70%的风险投资项目不是失败就是持平,台湾的彻底失败率却不到二成,这与亚洲人保守的性格有关。台湾风险资本的投资点也与美国不同,一般来说,台湾风险资本都投资在高科技企业的扩张期和上市前阶段,只有25%是在创业初期。而且,美国的风险资金大部分投在尖端高科技领域,而台湾的风险资本大部分投在优势产业,所以风险低,成功率高。所谓的优势产业是指台湾芯片生产能力达到全世界的70%-80%。而最关键的是台湾政府对风险资本进行奖励,这恐怕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曾有的。
        具体来说,当局规定只有投资于创业投资公司,即风险资本公司的法人和个人才可享受到20%的抵减税。同时,政府还明确指出,创业投资公司只可以投资于当局规定的科技产业,因此,依靠本土的力量,台湾岛内的各种资金逐渐汇入到科技和战略性产业。
        当然,除了当局的奖励机制外,台湾有一个非常活跃的上市前股票市场,使得一些未上市的高科技股可以完全自由流动,迅速、及时地募集现金,而无须等到上市的一刻。台湾创业投资公会秘书长苏拾忠先生曾经感叹,中国的资金没有出口,因此使许多投资无法变现。他说,依据台湾的经验,在投资高科技项目时,本土的风险资本是关键,因为只有本土的风险资本才最了解当地的国情和企业。
        2.选择成熟产业发展
        有许多人至今都在抱怨中国的高新技术发展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经济主体,而台湾以配套工业为起点,如今已成为世界信息化发展不可缺少的分子。从一开始台湾就很明确美国拥有技术发明优势是自身缺乏的。在美国,发明人只须出5万美金即可注册公司,并由发明人任意规定公司的股数,这是美国鼓励创新的方式。但是,创新技术之后,美国对于本土化生产却没有过多的苛求,30年前许多美国公司在台湾设立代加工生产基地,为台湾成为世界最大的芯片生产地打下了基础。
        今天,台湾自己的同类企业已逐渐具备了生产优势,而那些当年的美国公司赚足了钱,卖掉地皮,却为台湾留下了技术力量与一大批企业家。在许多台湾企业家的眼中,发展要有长远的眼光,是不是自己的品牌并不重要,只要能解决就业,能赚钱,发展代加工也一样可行。事实证明,形成规模之后,代加工工业已经使台湾与世界最前沿的经济发展紧密连接在一起。
        发展到今天,新竹已经成为台湾高科技发展及风险投资成功运用的典型。据统计,台湾有124家创业投资基金,拥有相当于200亿人民币的资金,平均每家为3.25亿元规模,为2400家企业和项目提供资金。和美国相比,台湾风险资本62%来自产业界,19%来自个人,11%来自保险业,6%来自外国资本,2%来自国外银行;而美国的风险资金23%来自产业,18%来自个人,30%来自退休基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