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量子计算机研究进展
  • 分子计算机研究进展
  • 计算机辐射的危害
  • 韩国半导体领域的科研成果
  • 日本在光技术方面的进展
  • 英国研究用短波传输图像新技术
  • 英国信息与通信技术领域的基础研究
  • 四国口语可同步互译 同声翻译系统在德研制成功
  • 飞速发展的光纤通信技术
  • IBM研制超级计算机网络 速度达每秒13.6万亿次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学博览

    经合组织对信息技术评估<%=id%>


        信息技术正在对经济、产出增长与构成、职业与就业,以及人们的时间分配产生重大影响。经合组织的《2000年信息技术展望》报告讨论信息技术产品与服务供求的迅速增长及其在不断扩大的因特网中的作用,并观察信息技术的新应用。    
        信息技术和经济    
        信息通信技术的经济地位继续提高。信息通信技术强度(信息通信技术支出占GDP的比例)在经合组织国家里不断增长,1997年几乎均为7%。英语国家、瑞典、瑞士、日本和荷兰特别高。信息技术的强劲增长主要由电信设备和服务的增长推动。企业级的数据表明,信息技术产业(不包括电信)继续经历迅速改组,虽然硬件仍占最大部分,但数据通信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许多传统的信息技术硬件公司(如IBM)正在转向服务,而亚洲的公司是很多硬件项目的主要竞争者。信息通信产业尤其是电信业的迅速改组对这个部门的竞争格局产生影响。    
        经合组织国家占世界信息通信技术产值的80%以上。在经合组织区内和在市场方面,美国(36%)继续推动着增长。然而,非经合组织国家市场平均增速比经合组织区高一倍以上。巴西和中国这两个最大市场在迅速扩大。    
        信息通信技术市场的增长受各种因素推动。在供应方面,这些因素有:企业对研究开发的投资所产生的新产品与改进产品的开发和推出,信息通信技术投资所需的风险资本基金获得的方便,新产品与服务的开发和迅速增长以及向服务的总转移。在需求方面,信息通信技术设备成本和价格迅速降低,贸易和管理自由化。尽管信息通信产业迅速增长,它在产值和GDP中的份额在提高,但信息技术对整个经济增长的贡献仍难以量化。其在宏观经济水平上似乎贡献不大(虽然在某些国家似乎很大),而在企业水平上越来越重要。信息技术尤其是因特网正在转变经合组织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功能。    
        信息技术市场    
        信息技术市场的迅速增长既因于供方,也推动供方。在信息技术(不计通信)方面:(1)软件市场迅速增长,并和服务一起支配着信息技术市场(占55%);(2)单用户系统(主要是个人计算机和工作站)增长快,但其他硬件的下降意味着硬件在信息技术市场中的份额下降了;(3)由于因特网和网络的迅速扩大,数据通信设备市场可能最具生机,但所占份额仍然很小,约为5%。1990-1997年,经合组织信息技术市场年增8%,占世界市场的92%,这一份额保持相对稳定。G7和美国各占经合组织市场的86%和50%。    
        1997年,经合组织国家占世界软件市场的94%,软件包的平均支出超过非经合组织国家。就整个信息技术市场而言,美国占世界软件市场的一半,并推动其软件生产部门强力增长。就软件占信息技术总支出的份额而言,欧洲国家比较高。加拿大和韩国的软件市场增长迅猛。高速网络和因特网高带宽联入可能强烈地影响到联机软件销售的发展以及联机免费提供某些软件的趋势。然而,高*率暗示对软件市场的明显低估。信息技术服务市场集中在G7国家(近90%),北美远远超过总市场的一半。美国所占份额为经合组织总数的一半。
        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应用的增长推动了硬件市场。个人计算机和工作站现在占硬件市场的一半,数据通信设备超过10%。1998年每5台个人计算机中有一台销往亚洲,但美国仍然是个人计算机市场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商业部门和政府仍几乎占个人计算机总装机量的60%。然而,家庭和教育部门需求的扩大使得所有经合组织国家每100人的个人计算机装机量增加了。这个比率在北欧国家和美国是很高的。受微处理器和无器件价格下降的影响,个人计算机价格持续下降,这对个人计算机的迅速普及有作用。    
        在信息技术支出和信息技术产值占GDP的比例方面,美国是领先国。由于美国市场规模大,其市场结构和增长与整个经合组织区相似。美国服务部门是信息技术的主要用户,金融和保险占全国信息技术支出的五分之一以上,这一比例大于它们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教育部门软件支出大,是信息技术的“挥霍用户”,而建筑和资源产业是低支出用户。    
        电子商务准备    
        因特网应用的高增长和电子商务的兴起有转变经济和社会活动的潜力,但这种潜力才开始被认识到。电子商务的推广可能会走通常的新技术和普及技术的S曲线。随着电子商务特征的演变,相关的政策问题也可能会改变。    
        电子商务增长分三个广泛阶段:(1)准备:为支持电子商务准备必要的技术、商务和社会基础设施;(2)强度:调查目前状况并早期识别采用者和迟缓者;(3)影响:注意附加性和多路性作用以及电子商务对经济效益和新财富创造的作用。用不同类型的指标量测这些阶段。电子商务准备的主要指标是网络基础设施、技术扩散、技能和人力资源。电子商务准备讨论集中于信息通信技术在联机商业交易中的现在和潜在的应用。    
        包括宽带存取在内的基础设施的强力增长以及随之而来的因特网利用的增长促进了电子商务发展。这部分得益于大多数国家上网费用的下降和服务质量的改善,以及自由化和竞争促进,虽然“市区”自由化还未实现。对消费者和对企业间交易用的租线而言,定价的新方式导致了家庭和企业上网量的增加及移动网络的增长,低上网费是推动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租线的定价方式随着基础设施提供者增多而增长。移动网络增长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然而,发展不仅取决于低价格,也取决于服务改善、使用方便、速度和可靠性。    
        被视为障碍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利用与发展的一个因素是信息技术人员日益不足这种普通的看法。对信息技术的主要市场和供应者美国来说,有关失业率、工资和大学毕业生的数据说明,没有结论性证据证明信息技术人员严重不足。然而,可用技能的结构可能是个问题,政府也许需要促进必需技术的取得。而且,国家内和国家之间似乎出现一种重要且日益扩大的数字差别,人们对此也有担心。在国内,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获得差别极大,收入、教育程度、年龄、家庭类型都是决定性因素,它们会使电子商务普及放慢。注意力正在集中于上“信息高速公路”的其他道路上,包括当地的教育和信息获得途径如学校、图书馆和社区上网中心。    
        电子清算问题    
        信息技术正在普遍地用于电子支付。在扩大电子清算中,信用是最重要的问题。需要在多层次树立信用,包括硬件和软件安全、规章制度、熟悉和用户理解。影响到所需要和提供的信用水平的因素有:(1)在何处和如何发生支付(不管是虚拟清算的真实支付还是虚拟支付,通过网络传送的数据都被承认有币值或某种支付说明);(2)何时发生清算(交易前、交易时还是交易后);(3)何人清算(老客户还是新客户);(4)企业对企业交易还是企业对消费者交易;(5)清算是否可以跟踪。这些因素影响到用于建立信用的技术和选择(如用于智能卡的密码),以及用户对信用的理解。    
        可从现在的非现金支付推测电子支付的未来。持卡电子支付可能被用于支付卡使用率高的国家(如北美、英国和比利时)。美国支票使用率高,可能会发展电子票据方法。对于企业对消费者的交易来说,信用卡是最盛行的结算手段。看得见的信用可能是替代结算方法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用户在选择最适合的方法时更追求熟悉和便用,而不很讲究技术高级程度。    
        有一些政策问题与电子支付方法的信用相关。带宽(保证安全和迅速操作)、硬件用户安全和逻辑安全等都有助于电子支付更具信用价值和有用。进而之,认证与授权、密码、隐私、义务和消费者保护的问题都影响到电子清算是否为用户所接受。    
        促进电子金融交易的政策    
        与电子金融交易相关的信息技术政策一般强调技术扩散作为私营部门技术开发的补充。这些政策采取的形式经常是政府领导的试验台计划或政府对新技术的利用。通过这些努力,政府可帮助用户熟悉新技术,并提高可见的信用水平。政府利用这些技术也有助于表明它们是有效的、有信用的。    
        政府领导的项目不胜枚举,在日本有与私营部门合作的试验台[电子货币(因特网现金)和集成电路卡试用于电子交易];在欧洲有各种电子支付项目;美国军方有政府主持的智能卡试点。所有经合组织国家的政府都日益增加联机交易利用,目的在于演示这种交易的可行性,并提高政府服务效率。    
        法规环境也影响到电子支付的发展与利用。认证与授权、隐私、义务和消费者保护等方面的现有法规以及金融服务法规也许不足以提高电子支付信用。一些国家的政府己着手处理这些政策问题。    
        与促进电子金融交易的政府政策相关的经验表明,通过各种技术解决办法进行试验并用于政府业务以演示其可靠性和信用性因而达到推广目标是重要的。技术发展基本上由私营部门领导。但在保证开发新技术和改进技术的竞争以及促进竞争的标准之间的互操作性中,政府要起重要的政策作用。与电子金融交易相关的法规框架在技术上必须是不偏不倚的,并为开发支付系统提供一个稳定而前瞻的框架。    
        非成员国的软件开发----印度的情况    
        经合组织国家仍占着软件产业的大份额,但非成员国在某些领域内的地位越来越高。印度在外包软件开发领域经常被提到,估计其1998-1999年度收入达38亿美元,近几年来收入年增50%。然而,随着其劳动力成本优势的下降,印度软件产业面临着一些挑战。    
        印度软件产业初期的发展与国内硬件产业密切相关,后者由于熟练劳动力的丰富及政府的核政策和空间政策而得以发展。80年代后期以后,人力资源优势、有利的政府政策及良好时机的结合使软件产业高速发展。现在它强调出口(占收入的70%),大部分是软件服务(占出口值的85%);美国是主要的出口市场(超过出口值的一半)。    
        因特网智能体技术    
        因特网智能体技术具有日益重要的地位。作为一个信息基地和市场,万维网的惊人增长使这样的技术对巨量联机数据的鉴别、分类和管理至关重要。智能体帮助用户发现信息、产品和服务,所以正在很快地成为促进电子商务的一种重要工具。    
        智能体出生才5年,但它们已有许多应用:进行产品搜索和价格对比,跟踪金融信息。在最近,智能体的普及和重要性会增加。下一代智能体将会更加自主地进行决策。它们最终会变成独立的经济实体,能进行谈判、合作和交易。政府需要了解并跟踪智能体对联机市场活力的影响。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和信息技术基础设施
        将全球定位的信息与通信能力结合起来的能力的提高为产品和服务打开了广阔的新市场。现在已有可能为汽车行驶、紧急救援及多平台(如战斗中的飞机)活动的远程协调实时提供专门的地理信息。定位技术是全球信息基础设施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私营部门在迅速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技术(GNSS),以GNSS为基础的产品的世界市场在90年代每年增长50%以上。这些技术被广泛利用,运输、公用事业和农业等许多产业从这些应用中取得了效益。由于接收装置价格和体积的下降,定位可能是任何一个有电子元件的装置的特征。而且,全球一天24小时提供时间和地点的高精度信息正在使得GNSS成为服务运输的一种关键性基础设施,以及金融、公用事业和电信网络的时间同步化工具。    
        平面显示前景    
        平面显示具有高度的商业、战略和政策意义。它们的方便性(壁挂显示器)和潜在便携性(移动电话、汽车导航显示器)与它们作为交互装置使用的增多是分不开的。平面显示在市值方面正在赶上常用的阴极射线管技术,但据预测,今后几年内阴极射线管仍然压倒有源液晶显示(最普通的平面显示技术)。然而,各种平面显示的市场总份额将超过阴极射线管。从市值来讲,便携计算机是目前的主要应用。因为屏幕扩大到14英寸以上,且信息容量继续呈指数增加而价格继续明显下降,预计台式计算机将成为主要应用领域。如果平面屏幕更大,用于电视也有可能。新的应用正在出现,它们用于有上网功能的移动电话、数字组织器、电子书本,如果被接受的话还有可佩式头戴显示器。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