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IBM公司将揭开超微型计算机的面纱
  • 生物信息学和化学信息学联手合壁造新药
  • 国产高速光纤接口系列芯片呼之欲出
  • 彩色CRT荫罩热变形分析与束着屏漂移预测
  • 专家献计制造业信息化 政府引导资金配套技术支持
  • 作业基础成本控制研究
  • 科学数据共享及其在互联网上实现的技术途径
  • 加拿大国民使用信息技术现状
  • 机器学习与科学研究
  • IT教育方略:国际化、实用化、个性化 ??东北大学东软信息技术学院创新IT教育的启示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学博览

    我国宽带网建设概况<%=id%>


    摘要:目前有一种流行的说法:中国宽带热潮已经到来,如果符合发展规律,“中国有可能做到宽带革命第一”。但很多专家认为,目前我国宽带网建设存在瓶颈,内容提供也非常匮乏,宽带的推进和发展仍有漫长的路要走。一般来讲,宽带建设分为骨干网、城域网和接入网三个层面。总体上我国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和发达国家差距不大,骨干网国际出口带宽从以前几百兆上升到3.5G。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国网通等各大电信运营商正在展开激逐角逐,而广电依据遍布全国的有钱电视网正加紧开展多媒体宽带IP网的建设。随着网络*性的增长,骨干网大约1-2年就要进行一次全面更新,但由于骨干网网络地位高,与下级网络(城域网等)相比来说,其结构相对简单,技术较为单一,目前主要以DWDM、SDH为主,建设周期也较快。从上面的情况可以看出,我国目前骨干网的宽带问题已经得到解决。而城域网的网络结构、技术选型相对本地接入网复杂,尤其是宽带城域网的建设,许多技术、方案还处于实验阶段。我们应该看到,由于宽带建设本身是巨大的商机,目前跑马圈地也发生在城域网建设这一领域。各大公司,政府部门都不会轻言放弃,这已不是简单技术问题。正当的竞争给行业的是发展,带给用户的是实惠。恶意的竞争无论对用户还是行业都将是莫大的伤害。接入网(Access Network)是本地局端与用户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网的总称。骨干网和城域网宽带的不断增加,使接入网窄带环境严重阻碍了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无论是设备服务商、内容提供商,还是电信运营商,都应该携手合作。宽带市场的赢利模式实际上是个生物链,从最上端到最下端,从线路支持到内容制定,整个市场的生意模式,应该是相互衔接在一起的,这样才能力持续地为最终用户提供宽频生活,提供新信息服务,这个信息服务实际上是一个综合的信息服务,能为全行业创造盈利空间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目前流行这样一种说法:中国宽带热潮已经到来,如果符合发展规律,“中国有可能做到宽带革命第一”。但很多专家认为,目前宽带网建设存在瓶颈,内容提供也非常匾乏,宽带的推进和发展仍有漫长的路要走。
        一般来讲,宽带建设分为骨干网、城域网和接人网三个层面。我们就从这几个方面来看看目前国内宽带建设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首先来看中国骨干网的改造。
        经历了1999年的传统电信体制改革后,全国的数据通信形成了多足鼎立的格局,如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科研教育网(CERNET)、金桥网(ChinaGBN)、中国科学技术网(CSTNET)、网通公用互联网(CNCnet)以及铁通、联通、吉通、中国移动互联网等。这些网络为我国数据通信的发展提供了多样化的平台。
        总体上我国宽带网络基础设施与发达国家差距不大,骨干网国际出口带宽从以前的几百兆上升至3.5G。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国网通等各大电信运营商正在展开激烈角逐,而广电依据遍布全国的有线电视网正加紧开展多媒体宽带IP网的建设。
        随着网络*性的增长,骨干网大约1-2年就要进行一次全面的更新,但由于骨干网网络地位高,与下级网络(城域网等)相比来说,其结构相对简单,技术较为单一,目前主要以DWDM、SDH为主,建设周期也较快。而且从上面的情况可以看出,我国目前骨干网的宽带问题已经得到解决。
        城域网(MAN)并不是一个新概念,20世纪90年代初,各种计算机网络的诞生,孵化出了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城域网的概念。局域网通常是指校园网和企业网,广域网是多个局域网的异地互联,同城中的局域网互联则通常称作城域网。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承担着传统语音通信的电话网也正悄然改变其功能,拨号上网、ISDN、ADSL、专线租用等多种多样的接入方式正在成为团体和个人用户进行数据传输的主要手段,而利用SDH、PSTN等传统电信网构建城域数据通信网络以及接入Internet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高速、低价网络服务的需求,城域网的变革成为必然。
        而城域网的网络结构、技术选型相对本地接入网复杂,尤其是宽带城域网的建设,许多技术、方案还处于实验阶段。
        另外,新兴运营商和传统运营商对于宽带城域网建设的方案、技术的选择有很大差异。传统运营必须考虑对原有SDH、PSTN网络资源的继承与利用,许多地方还存在着ATM和IP技术之争;而新兴运营商则没有这些包袱,它们可以利用最低的成本、最先进的传输介质、优化的网络结构和最新的传输交换设备构建高性能价格比的宽带通信网络平台,为最终用户提供高速低廉的网络连接。
        无论是传统运营商,还是新兴运营商,都将面对众多的技术路线、解决方案、设备产品和应用服务的选择。如何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正确的市场定位,以及适合中国国情、高性能价格比的技术和解决方案进行网络建设,并快速提供优质的业务,参与电信市场竞争,成为它们构建宽带城域网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2001年4月17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了有1200多人参加的首届中国城域网建设论坛,参会人员围绕全国城域网的规划、建设、发展目标,以及宽带信息服务的应用和开发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除信息产业部有关部门外,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思科系统(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等国内外数十家通信企业参加了论坛,对宽带城域网的概念及功能达到共识,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副院长韦乐平总结出四种典型城域网解决方案。
        第一类是以SDH为基础的多业务平台;第二类是基于第2层交换和第3层选路的方案,主要指以太网解决方案;第三类是城域网用WDM方案,即以WDM为基础的多业务平台;第四类是以ATM为基础的多业务平台方案。
        韦乐平建议,对于多数运营公司而言,近期稳妥的策略是选择以SDH为基础的多业务平台方案为主,以ATM为基础的多业务平台方案为辅;而中长期,则可过渡到以第一种和第三种方案结合的形式为主,即边缘以基于第2层交换和第3层路由的方案为主,而核心以WDM方案为主,并在适当时机引入ASON,进一步实现动态分配部署波长通路,以适应IP业务量的需要。
        其他与会代表也发表了各自的意见和看法,但并没有讨论出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方法。
        我们应该看到的是,由于宽带建设本身是一个巨大的商机,目前的跑马圈地也都是发生在城域网建设这一领域。各大公司,政府部门都不会轻言放弃,这已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我们在此不做过多探讨。可以预测的是短期内将是多种结构并存。套用一句老话:正当的竞争带给行业的是发展,带给用户的是实惠。恶意的竞争无论对用户还是行业都将是莫大的伤害。
        接入网(Access Network)是本地局端与用户端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网的总称,因其在技术和规模上的特殊性,经常被称为“最后一公里”的网络线路。骨干网和城域网带宽的不断增加,使接入网的窄带环境严重阻碍了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由于接入网是直接连接最终用户的一段网络,而所有的商业模式归根结底其利润都要来自最终用户,所以自然成了各网络运营商争夺的焦点,而宽带接入网的建设也成了希望进入此领域的服务商、投资商关注的重点。
        作为用户来说,唯一关心的是付出多少代价,得到多少服务,服务的内容及服务的品质如何。
        相比于宽带接入网络的建设,目前国内宽带应用建设显得相当滞后,大多是处于研究与试验阶段。而且对内容的提供也有不同的认识。
        总之,宽带网硬件环境的建设无论存在瓶颈还是满足需求,都应该认识到这样的问题,基本设施本身在没有被应用的情况下,是不能赢利的。圈地越多也许亏空越大。
        此外,内容商和设备提供商以及运营商之间的利益如何分配,还没有合适的运作方案和比例。而这些都是完成了“最后一公里”之后的宽带应用问题所在。
        专家们认为,无论是设备服务商、内容提供商,还是电信运营商,都应该携手合作。宽带市场的赢利模式实际上是个生物链,从最上端到最下端,从线路支持到内容制定,整个市场的生意模式,应该是相互衔接在一起的,这样才有能力持续地为最终用户提供宽频生活,提供新的信息服务,这个信息服务实际上是一个综合的信息服务,能力全行业创造盈利空间和可以持续发展的基础。
        那一天才是宽带网真正的春天。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