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IBM公司将揭开超微型计算机的面纱
  • 生物信息学和化学信息学联手合壁造新药
  • 国产高速光纤接口系列芯片呼之欲出
  • 我国宽带网建设概况
  • 医药生物信息学--生物医药领域的最大挑战
  • 专家呼吁重视科学数据的交流与共享
  • 国家斥巨资推动科学数据共享
  • 图书情报工作网络化研究
  • 纳米机器人将提供身临其境而令人信服的虚拟现实
  • IT教育方略:国际化、实用化、个性化 ??东北大学东软信息技术学院创新IT教育的启示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学博览

    充分利用资源 实施图书期刊管理现代化<%=id%>

         芝加哥大学成立于1890年,洛克菲勒和芝加哥当地的商人们为建校筹集了100万美元的经费,首届校董事会选举时年34岁的耶鲁大学文学教授威廉?哈伯为校长。在接受任命但学校未开课前,哈伯到德国大学去考察创建一所现代研究型大学所需的第一手知识。他认识到大学要从事严肃的学术工作,必须有一个藏书丰富的图书馆,这也是大学聘请高水平教授的吸引力所在。

        于是,他将德国柏林的Calvary的库存书籍全部购买下来,包括6万本图书和4万册论文、学术演讲稿。Calvary是当时德国最大的二手书和古代学术书籍商店。但是,哈伯不知道他是否有足够的购书钱,因为学校区区100万美元建校经费中没有购买图书的预算。芝加哥的商人们联合起来支持了无畏的哈伯,尽管他们中没有人有过办大学的经历,也不太明白哈伯的办校观点,但是他们信任哈伯的正直和诚实,他们也相信他的主意一定是个好主意。其中洛克菲勒在最初60万美元的捐赠基础上又捐献了100万美元。哈伯的远见卓识和芝加哥商人们无畏的资助使得芝加哥大学的图书馆成为美国学术界领先的图书馆,芝加哥大学在建校短短的20年内迅速成长为美国第一所现代型的研究大学。

        由此可见,图书、期刊对于建立良好的学术环境是多么的重要。但是,今天国内许多青年科技工作者还缺乏良好的学术环境,因为国际学术图书、期刊价格不菲的订阅费以及发送时间滞后等原因,他们不能及时、全面地得到最新科技信息,甚至包括北京中关村这样一个云集大学、研究所的地方也是如此。旅英学者、英国剑桥大学的周午纵博士说,要在现代科技领域做出出色的工作,仅有高智商是不够的,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有好的学术环境,包括优秀的科研队伍,先进的仪器装备,同步的信息交流和充足的经费支持等。他认为,一篇好的论文问世往往是一个科研群体的成果,其次得益于信息交流。要知道什么是当今世界科技领域的热点,目前人们已做了什么、正在做什么、将来要做什么。离开了这些条件,个人到底有多高的学术水平、有多深的学术思想,就难说了。

        针对学术期刊的订阅问题,周午纵建议说,国家可集中投资,建立类似英国高校系统的BIDS(Bath information and Data Service)检索网,所有大学和科学院的人都可以免费查阅最新的文献资料,即使在人员直接交流尚不足的情况下,也可以大大加快科技人员的信息获得量,从而提高科技队伍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鼓励国内的科研人员和国外科研人员建立广泛、长期的合作关系,对于培养高水准的科研队伍将是十分有利,这种合作关系需要双方的努力,并且建立在互助互利的基础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杂志部主任祖广安说,尽管现在国际学术期刊的订阅费用不低,但我们可借鉴国外科研机构先进的资料订阅、管理办法,比如说可由科技部等单位组织加强大图书馆建设,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合理配置资源;对于大型出版公司,可由基金委出面联系,为学术界统一订阅期刊,这样可以在保证期刊供应的同时大大降低成本。祖广安说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现代出版商和图书馆有许多新的管理方法,比如说图书馆间可互换多余的资料,这样可免费得到许多珍贵的资料;许多期刊针对不同的订户有不同的订阅费,比如美国的《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在美国国内的年订阅费为机构955美元,个人185美元,学生和博士后为100美元,而且其国内和国外的订费又有不同,掌握这些资料,我们可以以最合理的价格订阅这些期刊;目前许多期刊都有与印刷版本同步的电子版,部分学术期刊的电子版可免费登陆看全文或摘要,如在SCI收录的7000多种刊物中,电子版的1/3可免费阅读,德国Springer公司出版的499种电子期刊都可在出版日免费阅读摘要,美国的《新英格兰医学期刊》、英国的《新科学家》、英国的《柳叶刀》等也可在网上直接阅读,掌握这些信息可大大增加我们的阅读范围。当然,这也对图书资料的管理者提出的新的要求,他们应该了解、掌握国际图书期刊出版业的最新管理办法,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为资料的订阅和合理利用提供建议,为科研人员提供最好的服务。

        旅美学者、美国乔治亚理工大学的教授王中林博士认为,从读者的长期利益考虑,订阅期刊的电子版是一种选择。他说,许多图书馆已停止订阅印刷版,因为人们更喜欢在办公室阅读电子版。他以自己为例,因为可以从电子图书馆阅读到自己所需要的绝大多数期刊,所以他几乎有3年的时间没有到学校图书馆了。他建议中国科学院可为所属的研究机构统一订阅所需要的每一种期刊的电子版,再根据每个研究机构的登录情况分担相关费用。高校可由教育部按此方法统一管理。

        图书资料、学术期刊的建设属于研究和教学的基础设施,应该统一建设和管理。19世纪末哈伯校长的远见卓识和芝加哥商人们的倾力相助将芝加哥造就成第一所美国式的现代化大学。知识的宫殿需要有坚实的基础,我们希望相关的政府部门、管理机构和人员都来切实关心学术界图书、期刊的建设,为中国的科学事业创造良好的环境。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