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IBM公司将揭开超微型计算机的面纱
  • 生物信息学和化学信息学联手合壁造新药
  • 国产高速光纤接口系列芯片呼之欲出
  • 我国宽带网建设概况
  • 医药生物信息学--生物医药领域的最大挑战
  • 专家呼吁重视科学数据的交流与共享
  • 国家斥巨资推动科学数据共享
  • 图书情报工作网络化研究
  • 纳米机器人将提供身临其境而令人信服的虚拟现实
  • 充分利用资源 实施图书期刊管理现代化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学博览

    我国数字国土轮廓初现<%=id%>

        电脑代替了档案,鼠标替代了纸笔。已经实施两年多的“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中,中国地质调查局加大了信息化建设步伐,一个内容日渐丰富的“数字国土”已经轮廓初现。

        数字国土是“数字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工程旨在实现国土资源调查评价资料的数字化,解决我国目前存在的海量地学数据分散、保存方法落后、查询困难、利用率低等问题。

        最近两三年,数字国土的重点集中于基础数据库建设。地质调查信息化的重点放在数据库建设上,针对历年积累的地质成果资料,中国地质调查局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开展数字化工作。

        地层、数字地质图、矿产地、重力勘查、航空磁测、钻孔、地下水、同位素、岩石等一系列全国性数据库的建立,为“数字国土”的构建奠定了坚实基础。全面建成的全国1比50万数字地质图数据库,已有1000多兆数据开始向社会提供服务;矿产地数据库收录了全国23000多个大、中、小型矿床以及矿点信息,其中近800个矿床还收录了矿区地质图、重要剖面图。

        网络与管理系统建设上,国家地质调查网络系统一期工程已经完成并通过验收。包括中国地质调查局办公自动化在内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已经全面启动。

        为力争在地质信息生产的源头就实现数字化,地质工作者还开发出一批地学工具软件,包括区域地质调查野外数据采集系统、固体矿产钻孔数据采集系统等。近百套软件被免费推广。

        信息化离不开标准。中国地质调查局还加紧研制有关标准,完成了空间数据库、矿产地数据库等数据库工作指南,以及数字化制图规范等10多项信息化标准的制订工作。地学科普图件标准等10多项标准即将完成。地质调查信息社会化服务体系已经初步形成,中国地质调查局将通过因特网向社会各界提供服务。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