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IBM公司将揭开超微型计算机的面纱
  • 生物信息学和化学信息学联手合壁造新药
  • 国产高速光纤接口系列芯片呼之欲出
  • 我国宽带网建设概况
  • 医药生物信息学--生物医药领域的最大挑战
  • 专家呼吁重视科学数据的交流与共享
  • 国家斥巨资推动科学数据共享
  • 图书情报工作网络化研究
  • 纳米机器人将提供身临其境而令人信服的虚拟现实
  • 充分利用资源 实施图书期刊管理现代化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学博览

    办好我国的科技期刊<%=id%>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国家十分重视发展科学和技术,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近年来特别强调开展原创性科研,同时进行了多种改革,如科研经费的拨款方式及科研院所的管理体制等。但目前科研工作仍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需要。这应该从各方面实事求是地进行总结,改进工作,以免加大与国际科技水平的差距。

        在科技论文发表的质量与数量上我国继续取得进展,这是与从人口大国向科技强国前进密切相关的一件大事,这种进展也应该体现在我国的科技论文在世界科技论坛上的影响上。多年来存在着把优秀论文投到国际一流杂志和着重投到我国自己的高水平科技期刊两种意见的争论。近年来有过度强调要发表在国外SCI收录的杂志上的风气,并且杂志的“影响因子”越高越好。有许多单位对在国外SCI源刊上发表的论文给予各种奖励,引导了许多科技工作者把他(她)们最有水平的论文都发表在具有高“影响因子”的SCI杂志上。例如,很容易发现许多申报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的10篇科研论文代表作,大部分或全部都是发表在SCI收录的国外刊物上,不少人还注上涉及的杂志的影响因子数值。

        这种风气使我国自己编辑的刊物的质量没有得到与我国科技综合实力发展相应的提高。每个科技先进的国家,在主要学科上都应有本国编辑的高水平科技杂志,特别是要有一些以当今国际上通用语种----英文出版的杂志。只有本国的科技工作者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高水平论文发表在本国主办的杂志上,才可能提高我们自己学术期刊的水平和在国际科研大家庭中的地位。这绝不是反对我国的科研人员在国际著名杂志上发表论文,但如果全部主要论文都发表在外国杂志上,那就不可能提高我国主办的杂志的学术地位,这对我国十分不利。

        由于科学发展十分迅速,每个杂志主要得靠审稿人对来稿水平进行判断,由于每个人掌握尺度不可能一致,并且常常会出现审稿人对他(她)自己熟悉的内容掌握得准确一些,对内容不十分熟悉的论文一般就难免松一些。在我国,科技队伍仍然很小,寻找“小同行”审稿还有不少困难。但无论如何,每个杂志所发表文章的学术水平都呈一个分布;杂志主编掌握严,而稿源又充足,平均水平高一些,分布窄一些;否则就相反。似乎不应把某杂志总体的学术水平十分紧密地与自己在该杂志发表的文章水平等同起来。

        过分重视影响因子的高低也是不够科学的,这与该杂志覆盖的科学领域、从事该项科学及其分支的研究队伍大小、该项学科得到经费支持的难易、学科分支的研究成果及创造经济效益的难易等多种因素有关。例如化工学科,在我国常常是与化学学科在一起比较和讨论。化学是基础性学科,当然绝大部分工作可以公开发表。化工是一门工程科学,很大部分研究工作不让公开发表。如美国一个有200位左右获得过博士学位的研究人员的化工研究所,每年公开发表很少几篇科研论文的也并不少见。发表化学方面科研论文的杂志的影响因子高于10的也不少。但化工领域国际公认的两个顶尖杂志----《化学工程科学》(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和《美国化学工程师协会杂志》(Americ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Engineers Journa1)----其影响因子分别为1.218和1.537(1999年结果)。由于化学与化工两门学科的差异,过分重视影响因子的高低将有可能影响化工学科的发展,甚至将化工降格为化学的一个二级学科,并很有可能削弱我国自己发展现代化工和过程工业的能力,愈来愈加深对国外化工技术和成套设备的依赖。

        由于我国科技的发展,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的“期刊引证报告(ISI-JCR)”将我国出版的极少数科研杂志收入SCI源刊的“内圈”,同时有更多一些的杂志进入SCI的“外围”。被收入的杂志大部分是我国用英文出版的学术刊物。这些刊物都十分需要我国科研人员高水平论文的投稿。除此而外,这些杂志还面临经费拮据及缺乏国外发行渠道的严重问题。这类杂志主要是我国各个学会主办的,而学会又大都缺乏经费,只是挂名主办而已。近年虽然全国科协及国家基金委向部分这类刊物给了一些经费支持,但杯水车薪,难以解决问题。于是很多杂志只有花时间和精力到处找赞助,赖以维持,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想办法改进刊物质量。另外就是用登广告或向投稿人收版面费来维持,但我们又强调(也应该)与国际接轨,学术期刊登广告及收版面费,目前在国际上均是很少见的。

        不论收入SCI内圈或外圈的我国学术期刊的影响因子都是很低的。我看到的数据都是小于1.0。但可喜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杂志绝大部分的影响因子都在上升。如1998年这些杂志的平均影响因子是O.221,1999年平均为O.276,这两年分布的标准离差则比较接近。影响因子低的原因,除我国学术水平与国际上尚有一定差距外,更主要的一个原因是我国的学术杂志在国际上没有合理、通畅的发行渠道,因此在国际上的发行量很低,很多国外的科技同行没有机会看到我国出版的科技杂志。这些以英文出版的杂志一般由国内出版社发行,大多数出版社没有在国外经营发行杂志的经验及设施。不少杂志就改为委托国外书商或推销商代理在国外的发行。一方面代理商收取大量手续费并提高刊物价格,另一方面却见不到有效的推介宣传,经过一段时间,书商常会以无经济效益等理由停止代销。也有的由杂志编辑部或出版社在国内直接向国外发行,国外的图书馆和个人一般均不习惯这种订购方法。这样,书刊销路不畅,阅读到我国杂志的科技工作者很少,因此影响因子自然不会很高。

        总的说来,要提高我国的科技水平,需要出版一批高水平的学术刊物。这首先要努力提高我国的科技水平,鼓励我国的科技工作者将自己优秀论文的相当一部分发表在我国自己的科技杂志上;同时,国家要重视解决我国出版的外文科技期刊在国际上的顺畅发行问题。各级领导、科研单位、科技工作者三方协力,把上述两个问题解决好了,就能办好一批有更高水平的外文科技杂志,给我国科技工作者提供与国际同行交流高水平研究成果更方便的舞台,并为我国科研工作的高速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