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办好我国的科技期刊
  • 发展或是死亡
  • 厌烦了排除故障?你需要一个装有免疫系统的计算机
  • 全社会都要重视文献资源的建设
  • 不断进步的档案保存技术
  • 甘肃省有了GIS资源管理系统
  • 中国网络咨询业的机遇与挑战
  • 院士李衍达呼吁:加强生物信息数据资源整合研究
  • 山东专利大省隐忧凸现
  • 《自然》杂志:怎样绘制一幅七维图?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学博览

    我国科技界专利意识增强<%=id%>


        长期以来,因缺乏专利保护意识,我国许多科研成果流失,给国家和集体带来巨大损失。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我国科研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科技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正逐步加强。

        近年来,科研机构纷纷推出鼓励研究人员申请专利的政策,有效激发了科技人员的创造性,提高了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记者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2001年出台的《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知识产权管理办法》中看到,该《办法》有18条内容详细规定了各种科研成果的内容和最后流向。其中明确界定了所需保护的知识产权的种类,如专利和技术秘密,主要包括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计、新物质等。《办法》规定,“科研、开发工作完成后,任务承担人员必须将全部研究报告、实验报告、数据手稿、图纸、声像、软件载体等原始技术资料,完整、准确、及时地整理后交所业务办归档”,并表示,“申请专利应该在该技术公知公用之前提出,即该技术未以文字形式(如发表文章)及未以其它任何形式(如展销、鉴定等)向公众披露时,就要提出申请。”

        在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同时,科技人员在对外谈论自己的研究课题时,也开始谨慎小心,甚至对有应用价值的科研工作能做到“秘而不宣”。中科院物理所一研究人员长期从事锂离子电池研究,这类研究成果国际市场竞争激烈。他对日本、美国该领域科研进展及其产品性能了如指掌,当他的课题组取得新突破时,外界,包括研究所其他人均对详情无从知晓。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我必须在相关领域权威刊物先发表论文,并取得国际专利后才能告诉你。”3个月后,他如愿以偿,其公司的产品目前主要用于出口。

        海洋波浪发电技术是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所的一个课题,其中一项难题长期未解决,一次偶然机会,研究人员发现如借鉴另一领域的一项技术,难题便可迎刃而解,海洋波浪发电很快可以得到有效利用。但这项技术就像牛顿的苹果落地理论一样简单,如“一层窗户纸一点就破”。目前他们正在申请专利,因而不能公开披露。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