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对专利制度产生重大影响的美国总统
  • 辽宁六所软件学院将进行2+2联招联考
  • 生物信息学:生命科学前沿
  • 全社会都要重视文献资源的建设
  • 不断进步的档案保存技术
  • 甘肃省有了GIS资源管理系统
  • 中国网络咨询业的机遇与挑战
  • 院士李衍达呼吁:加强生物信息数据资源整合研究
  • 山东专利大省隐忧凸现
  • 《自然》杂志:怎样绘制一幅七维图?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学博览

    我国最大科学图书馆在北京建成<%=id%>

        6月29日,作为我国最大的科学图书馆,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从它开馆仪式上就可以体会到“数字化”的不同凡响:在宽敞的学术报告厅里,当科技部部长徐冠华、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北京市市长刘淇、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张玉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王杰共同点击剪彩按钮,网络搜索定位到北京中关村,一座庄重典雅的现代建筑物赫然展现在巨幅投影屏幕上,把这里的开馆仪式通过互联网络向世界各地作了实时播报,而通过远程直播系统,人们在这里也看到了身处异地的郑哲敏院士对新馆开馆的热烈祝贺。

        这座我国最大的科学图书馆从我国几位科技界领导人点击按钮开始,中国科学院及全国的读者只要点击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网站( w ww.las.ac.cn),坐在家中就可以极为方便地查阅或订购科技文献资料:该馆引进目前世界先进的自动化系统,采用千兆以太网,铺设了1700个网络端口,浓缩了世界当代图书馆的先进理念,自动化和网络化水平居国内领先水平。

        当然,这座投资2.4亿元建成的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不仅让读者可以体验“数字”的周到服务,同样可以享受“原子”的科学大餐:该中心大楼高达42.4米,分为地上九层地下一层,其中一至七层为图书馆,八至九层为档案馆,建筑面积达4万平方米,藏书520万册,设有各种阅览座位800个,非印刷型文献100万件。此馆最大的特点之一,是以宽敞连贯的大空间和较为完善的配套设施,采取“查、阅、借”需求的一体化开架管理方式,为读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