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13岁神童将被清华大学录取
  • 中科大发明生物质炼油新技术 可作车用燃料
  • 不用X光眼就能看穿墙壁
  • 达尔文《物种起源》在中国被破解
  • 美考古学家:秘鲁金字塔竟是巨型农业钟
  • 粉可爱的苹果造型鼠标
  • 美华裔宇航学家欲研制等离子发动机模型
  • 新型折叠式自行车 10秒能打开骑用
  • 户外用iPod小心男孩成首起iPod雷击者
  • 家指出频繁使用手机发短信易患扳机指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学博览

    水中缺氧 揭开死亡水域之谜<%=id%>

         据美联社30日报道,全世界目前有近150处“死亡水域”,所谓“死亡水域”是指这些水域中鱼类的种类少得可怜或完全绝迹。可是,海洋中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水域?科学家最近研究发现,海水中养份过剩,导致含氧量减少,海水缺氧导致雄鱼数量大大超过雌鱼,这对鱼类的繁衍、生存状态极为不利。

      
        在科学家的实验中,一旦氧气减少,刚出世的雄性斑马鱼与雌性斑马鱼数量之比达到3比1。据29日公布的一项科学研究报告称,数量极少的雌性斑马鱼的性激素水平是通常的两倍左右。科学家认为这一结果也可能反映了海洋“死亡水域”内生物的生存状态。

        此前的一些研究也发现,缺氧水域其它物种的雄性也会出现繁殖问题。尽管所有研究均是在封闭实验室中完成的,但科学家表示性别偏移(gender bending)也许能在一定程度上用于解释全球近150处“死亡水域”海洋生物的生存状况。

      科学家表示,这将是十分严重的问题,因为随着诸如墨西哥湾(现在大体相当于美国新泽西州的面积)等“死亡水域”的增加,大量鱼类死亡,而侥幸未死的鱼类可能无法保证其种群的繁衍生息。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OAA)死亡水域项目负责人阿伦·莱维图斯表示:“雄性数量过多并不利于海洋生物的生存。”

       威廉与玛丽学院海洋学教授罗伯特·迪亚兹指出,由于人类过量使用化肥和废气废水的排放,全世界海洋“死亡水域”面积如今达到约十万平方英里,其中大部分都是人为造成的。美国海域目前有30多处“死亡水域”,而且都在一些重要的渔场内。研究报告的主笔、香港城市大学海岸污染与保护研究中心主任鲁道夫·吴表示,海水缺氧造成的压力还使刺激雄性和雌性海洋动物性激素分泌的基因产生混乱。这份经同行评审的研究报告将刊登在五月份出版的《环境科学与技术》杂志上。

       吴主任指出,不仅只有斑马鱼遭遇雌雄比例失衡危机,而且其它淡水鱼和海水鱼也可能会出现这种变化。他表示,鱼类经常在其生命期内出现“雄鱼雌化”的变异现象。吴主任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由于性激素会调解性器官的发育,缺氧因此可能会影响鱼类最后的性别特征和发育状况。缺氧问题在全球大部分水域都存在,许多地区和物种可能都受到类似影响。”吴主任和其他海洋专家表示,与引起全球关注的化学物污染相比,缺氧问题可能对海洋生物性激素改变影响更大。

       美国路易斯安那大学海洋集团(Louisiana Universities Marine Consortium)执行主任南希·拉巴莱斯指出,在墨西哥湾,科学家发现虾和蛙身上均出现了性发育问题。德克萨斯大学海洋学教授彼得·托马斯说:“这种趋势令人相当不安。缺氧问题正作为重要的紧张性刺激因素出现,其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可能超过化学物。一旦活跃起来,它会将一切生物机能完全关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