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美退役兵热衷海底寻宝 捞到2万多件中国文物
  • 金属尸体之谜(图)
  • 海洋中的透明杀手
  • 考古学家发现世界上储存年代最久远的食物
  • 发现频道纪录片试图揭秘中国西藏的神秘古塔
  • 德科学家证明购物可令女性失去正常思维能力
  • 几亿年前地球大批物种消失可能缘于天体撞击
  • 科学家钻取90万年前冰芯探究全球的气候秘密
  • 专家发现大猩猩也会教导女儿抚育下一代
  • 美研制出可推移近地小行星的等离子体发动机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学博览

    专家破解明代四具古尸之迷<%=id%>

    近两年来,在广州市区、番禺、东莞、南海4个地方,陆续挖出4具明代的女性古尸,现在这4具古尸都被放置在广东药学院接受防腐、固化的塑化处理。据悉,不久后,3具来自东莞、南海、番禺的古尸将归还给地方博物馆收藏,广州市区挖出的古尸药学院将自己保存,作为教学、展览之用。

      四古尸聚首研究室

      目前,这4具古尸正集中在广东药学院的生物塑化教研室中,接受药学院独创的“一种文物塑化保存的方法”重塑固化、防腐。广东境内,还从来没有过这么多古尸呆在同一个地方。

      该校区位于热闹的宝岗大道旁。生物塑化应用教研室和一些教室共用一个四合院,两年来,陆续在广东出土的4具古尸全部保存在一楼的研究室里。众多学生在院子里进进出出,他们就在存放古尸的研究室旁的教室上课。

      古尸住最好的房子

      广东药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张文光副教授带着记者走进塑化古尸的教研室,记者发现,这个教研室的装修明显比院子里其他地方新,也比其他房子明亮。原来,随着古尸越来越受关注,虽然药学院很快要启动使用大学城新校区,但学校还是破例投入了资金对教研室的环境进行改善,在这个院子里,死人比活人拥有更好的房子。

      进入研究室,只见很多用黑布盖着的箱子摆在厅中央,张文光介绍,除了去年8月底番禺古尸还在用硅胶单体浸泡以外,3具已经塑化过的神秘古尸分别躺在箱子里面。黑布被揭开后,3具塑化的古尸呈现出来,她们看上去身体呈黄黑色,表面像只有一层皮包着里面的骨头。加上其他被塑化过的残骸,整个教研室看上去简直就是尸骨陈列室。

      塑化古尸世界首创

      张文光从事人体解剖已经有30多年,他对尸体处理有自己的心得。1997年,张文光和他的同事用世界首创的塑化办法处理一具东莞古尸,号称“广东第一人”的新石器时代的东莞“蚝岗人”也运用类似方法现场保护。到现在广东从事该项工作的也只有张文光和他的同事,他们是广东文物考古单位的一个义务“小分队”,哪里发现有古遗体遗骨都会叫上他们。

      学生“钟情”女古尸

      生物塑化室中这几具女尸已经是药学院出名的“人物”了,大二的吴同学对记者说,刚来的时候就听师兄师姐提起过里面有明代的古尸,因为刚入学,对人体还非常恐惧,但是不会害怕这些古尸,一直都想找机会进去看看。在大家眼里,她们神秘的成分大过医学的成分。没想到后来古尸越来越多,现在有同学、朋友来找他玩经过这栋楼时,他都会告诉他们,“这里面有很多古尸”!还会带朋友们到窗口窥探一番。

      很多学生把自己的“第二课堂”也设在这里,已经毕业的钟思群等同学以前经常到教研室帮忙,也学到了张老师几招“功夫”,以“动物标本塑化保存研究”项目获得了第六届广东省“挑战杯”的二等奖。

      进出“古尸工厂”要一年

      这种由广东药学院基础学科部张德兴教授和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张文光副教授等人发明并拥有专利的技术,被命名为“一种文物塑化保存的方法”。研究室被张文光戏称为“古尸工厂”,他曾先后对20具各类古尸进行过塑化。据悉,古尸进入“古尸工厂”进行塑化,前后得耗费一年的时间,耗资至少四五万元。

      古尸之谜古尸如何炼就“金刚之身”

      古尸如何存留几百年?

      据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教授冯家骏介绍,古尸有三种,包括木乃伊、鞣尸、尸蜡,这3种古尸广东境内已全部被发现过,最近广东发现的4具女尸都是尸蜡,身体硬皮肤没弹性。

      据考古专家介绍,广东境内气候潮湿,土地大部分呈碱性腐蚀性大,埋葬到地下的尸体几百年后依然能够保存下来非常罕见。如在南海发现明代古尸就是第一次。

      首先要对尸体用药水清洗加以防腐,讲究的还会在腹中填加香料;棺木则要选用松木等防腐防蛀功效高的木材;棺木外面有的还加椁,并填充香料;墓室要挖得比较深,并用石块等密封,外层加上几十厘米厚的沙灰浆,沙灰浆用糯米、红糖、石灰等混合而成,黏性大且不透气。最后,墓地要干燥且不易渗水。

      为何古尸均为女性?

      夫妻合葬三合土灰沙墓,是明代到民国广东流行的一种墓葬形式,新近发现的这四具女尸中3具都是合葬的。但是为什么4具都是女尸而不是男尸?专家介绍,全国出土的男尸和女尸的数量差不多,不存在女尸比男尸更容易保存的可能,虽然是合葬墓,但是夫妻不能同时死亡,很有可能是一人先葬,等对方死后收拾骸骨再一块下葬,这样就出现同墓室中只有一具干尸而另外一具只剩下骸骨。

      古尸是不是“尸变”?

    [1] [2] 下一页

      古尸现象的出现和尸变并没有关系,体质人类学家冯家骏说,民间“尸变”的传说与古时候医学水平低下有关,发生所谓的“尸变”,大部分是人还没死家人就给他举行葬礼,结果中途发现人活动起来。事实上那个人当时并没有死,万一被下葬的话,他也不可能成为干尸。

      古尸简介

      进士之母将入东莞博物馆

      【第一具】出土于环市东路

      这具身体看上去最黄的古尸,身长1.52米,体形较胖,还能看见脂肪。从口中仅剩的一颗牙齿推断,去世时年龄至少在60岁以上。2002年7月23日,环市东路某单位宿舍区挖掘工地时,掘出一座明代夫妻合葬墓,同处一穴的男性已化作一堆白骨。这具古尸腐烂程度最高。

      【第二具】“靓女”被误认为男人

      尸体发黑,除了骨骼保存得比较完整外,身上的肌肉依然清晰可见,腹部凹陷,内脏在塑化时被取出另行塑化,头发还没有脱落,在头顶高高地盘成一束,1.65米左右修长的身材,被张文光叫做“靓女”。

      2002年8月29日上午,南海西樵科技工业园发现一座夫妻合葬墓,挖出一具古尸。按照古代男左女右的殡葬习惯,专家开始认为在左边的古尸是男性,后经研究才发现是女尸。据分析,墓穴的主人为明嘉靖年间人,距今有400多年历史。

      【第三具】进士之母生前显赫

      塑化后原来身上穿的衣服被再次穿回,年纪较大,身长1.5米多,除了下肢踝关节以下露出骨头外,身体其他部位的肌肉和皮肤都保存得相当完好,脸形清晰。

      去年2月28日中午,东莞寮步镇一个工地上施工工人挖出一座家族群葬墓。墓主人的二儿子钟渤曾高中进士,任刑部官员。女性古尸姓陈,是钟渤的母亲,生前应是享尽荣华富贵。“钟母”不久后将加入东莞博物馆古尸行列。

      【第四具】丝绸包裹保存完好

      去年8月28日凌晨,在番禺区石楼镇发现一具用丝绸裹着的、保存完好的乳白色女性古尸。古尸出土后引来数千当地人围观,轰动一时。由于现场施工人员没有保护意识,古尸被暴晒一天,错失了最佳的保护时间,身体由白变黑,并开始腐烂,散发出臭味。她最快要到明年底才能离开药学院生物塑化教研室,以后将送回番禺博物馆。

    上一页  [1]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