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太空物理学的前沿领域
  • 太空物理学的发展趋势
  • 意研制出微型模式气室新型探测器,
  • 美科学家成功制造出人造DNA
  • 美国从不孕母牛细胞中克隆出的牛产仔
  • 国家新材料发展重点确定
  • 中国科学家最新发现 蟑螂能治爱滋病!
  • 科学家制成最小的碳分子笼子
  • 法科学家成功地使氦原子呈现出凝聚状态
  • 21世纪物理学面临的重大问题和前景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学博览

    英科学家在室温下成功移动单个原子<%=id%>


        英国牛津大学的科学家成功在室温下操纵单个溴原子在铜表面上移,使用纳米机械制造技术向前迈进了一步.
        牛津大学的约翰.佩西卡等人在最新一期英国<<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他们是使用一种名为隧道扫描显微镜(STM)装置做到这一点的。
        隧道扫描显微镜一般有竽在原子水平上观察物质,其核心部分装有一根钨制的探针,针头仅有几个原子那么宽。探针与被观测的样品并不接触,而是在其上方来回扫描。这些针头和样品之间产生微弱电压,把样品中的电子拉向针头。
        当距离足够近、"拉力"足够强时,电子就会在奇妙的量子疚的作用下从样品中消失,仿佛穿过一个无形的隧道,在针头上重现,这被称为隧道效应。通过观察这些电子运动产生的微电流,就能得到样品表面的图像。
        当隧道效应电流较强时,样品中的原子会被撕下来,通过针头移动到别处。如果对这种现象善加利用,就能对单个原子进行操作,将它们逐个按特定结构“组装”成纳米机械。
        但对探针进行精确操作十分困难。佩西卡等人尝试在室温下移动铜样品表面上的溴原子。此时溴原子与铜样品紧密结合,需要产生更强的电流才能挪动它们。此外,分子热运动效应使探针不稳定,不断地晃来晃去。
        研究人员设计出一个巧妙的办法:令探针不断迅速振动,幅度为原子宽度的几倍,从而克服了探针本身的晃动造成的影响。经过几次振动,探针就能准确地捕捉到原子并把它移动目标位置上。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