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赵智凤
  • 赵忠尧
  • 郑和
  • 郑作新
  • 钟观光
  • 周光召
  • 赵明诚
  • 张学施
  • 朱光亚
  • 朱慕飞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学家

    张钰哲<%=id%>

    天文学家
    张钰哲(1902.2.6-1986.7.21)中国现代天文学家。原籍福建闽候。1919年入清华学堂,1923年赴美,入芝加哥大学。后在美国叶凯士天文台做纬度测定工作。1928年11月22日,他发现了1125号小行星。按国际惯例,小行星通常由它的发现者命名,张钰哲把它命名为“中华”。1929年以《有一定平面双星轨道极轴指向在空间的分布》论文获博士学位。同年秋回国,在中央大学物理系任教。1941年起任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所长。1946年再度赴美进行交食双星光谱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台长。连续当选为中国天文学会理事会理事长。继续致力于小行星和彗星的观测和轨道计算工作。1958年开展用光电测光方法测定小行星光变周期工作。他亲自领导的行星研究室,近40年来有过8000-9000次对小行星的成功观测,陆续发现了近1000颗星表上没有编号的小行星,其中约100颗多次被观测到,并精确地推算出了它们的轨道,得到了国际上的永久编号的命名权。这些小行星有的以我国科学家的名字命名,如张衡、祖冲之、一行、郭守敬、沈括等;有的以省、市地名命名,如北京、南京、广东、江苏等。他们还发现了后来以“紫金山”命名的三颗新彗星。为了纪念他在天文学上的贡献,1978年8月出版的《国际小行星通报》公布,1976年10月23日由美国哈佛天文台发现的一颗小行星(2051号)定名为“张--Chang”。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