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吴几康
  • 吴健雄
  • 吴阶平
  • 汪猷
  • 王灿芝
  • 王大珩
  • 王守武
  • 王绶倌
  • 田波
  • 卫朴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学家

    童第周<%=id%>

    生物学家
    童第周(1902.5.28-1979.7.30)中国实验胚胎学家。浙江省鄞县人,17岁才入学读书,1927年由复旦大学毕业,1930年到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留学,后去法国。在布拉舍教授,他成功地独立完成了难度很大的剥除青蛙卵膜的手术,证明海鞘的镶嵌型发育远不像过去认为的那样严格,细胞间的相互关系或多或少是决定性的,纠正了过去的观点。于1934年获得科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山东大学、中央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英国剑桥大学和美国耶鲁大学研究员。解放后历任山东大学教授。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副所长、海洋研究所所长和动物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等职;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学部主任,中国人民*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副主度,全国人大代表和人大常委会委员。他是我国实验胚胎学的主要开创者。早期有脊索动物、鱼类和两栖类动物卵子发育的研究,着重探讨了胚胎发育的极性或轴性,以纤毛的动物作为实验对象和极性指标,他的研究不仅使胚胎学家对纤毛运动的决定获得了更深入的认识,而且从纤毛运动进一步探讨胚胎极性这样一个胚胎发育的重大问题。从50年代开始,系统地研究了文昌鱼的卵子发育规律,为进一步确定文昌鱼在动物学上的位置提供了重要证据,丰富了实验胚胎学理论。60年代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研究细胞核细胞质在鱼类个体发育、细胞分化和性状遗传中的相互作用,提出了独特的见解。他与美国坦普恩大学和牛满江教授合作,在生物状遗传中的细胞核和细胞质相互关系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他们从鲫鱼的卵子细胞质内,提取核糖酸,注射到金鱼的受精卵中,结果发现了一种既有金鱼性状又有鲫鱼性状的子代。开创了人类按照需要而人工培养物种的先例。创造了细胞遗传学上的奇迹。他在研究海洋有害生物的防治、经济水产动物的人工养殖,经济鱼类育种的新途径等方面作出了贡献。先后发表了《发育的分析》、《无脊椎动物胚胎学》等专著及《两栖类动物纤毛诱导之研究》、《文昌鱼卵子分裂球的发育能力的研究》、《细胞核的移植》、《从胚胎发育看细胞核和细胞质的功能》等学术论文70余篇。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