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秉志
  • 蔡昌年
  • 蔡伦
  • 蔡伦
  • 蔡翘
  • 蔡旭
  • 扁鹊
  • 汤姆森
  • 陈国达
  • 陈翰馥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学家

    肖克利<%=id%>

    物理学家
    肖克利(Shockley,William Bradford)
    英国-美国物理学家。1910年2月13日生于英国伦敦。
    肖克利是一个采矿工程师的儿子,1932年毕业于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并于1936年在马萨诸塞州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其后,他在贝尔实验室搞技术工作。
    在贝尔实验室,肖克利与它的合作者巴丁和布拉顿在研究工作中偶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人们早已知道某些矿石晶体可用作整流器,也就是说,它们只允许电流在一个方向上通过。交流电通过这样的晶体就被整流,结果只有一个方向的流动,因此出现了脉动的直流电。
    假若无线电设备用交流电供电,这样的整流就是必需的。矿石晶体首先被用于这个方面,因此早期的无线电接收机称为矿石机。后来由弗莱明和德福雷斯特所发展起来的电子管,给无线电工作者提供了更有效和更方便的整流器,晶体整流器便无人问津了。
    但是事物是螺旋式上升的,肖克利发现掺有某种极微量杂质的锗晶体远比上一代人早已使用的整流器要好,而且在某些方面比电子管整流器还要好。
    锗晶体中的杂质既有可能提供多余的电子---这时,在加上电位后,电子就向正电极移动(没有向负极移动的);也可能造成电子的不足,这时在本该有电子的位置上就产生了“空穴”,这样,在外加电位时,空穴就向负极移动(没有向正极移动的)。无论在那一种情况下,电流都只能沿单方向流过。
    1948年,肖克利找到了将这种“固体整流器”结合起来的方法,结合的结果不仅能整流还能放大电流,简而言之,能执行电子管的所有功能。这种器件称为晶体管。
    五十年代,晶体管的制造技术实现了标准化,产品更可靠而一致,这样晶体管就开始代替电子管。晶体管的体积比电子管小得多,所以可以使无线电设备小型化。晶体管还无需预热就可以工作(晶体管没有电子管中的灯丝,在工作前不需要先把灯丝加热到很高的温度)。
    大型电子计算机晶体管化以后,体积也大大缩小。五十年代后期,为了使足够多的仪器能放入人造卫星中,而又要避免将它们升到空间去时消耗大量的燃料和能量,放在人造卫星中的设备的体积和重量必需尽可能小,这样就更迫切地促使器件小型化。
    为了普遍实现微型化,更小的电子器件已经制成。1953年,马萨诸塞理工学院制出了一种“冷子管”,它是由处于液氦温度的两根缠在一起的导线所组成。若在一根导线中通、断电流,导线周围的磁场就会发生变化,另一根导线中的超导性就会交替地消失和产生。另外,江崎隧道二极管也比普通晶体管更小,速度更高和更耐用。
    在固体半导体(如锗或硅,它们比绝缘体如玻璃或硫磺有较大的导电性;比真正导体,如金属的导电性要差)中利用微电流器件,这便开创了“固体物理”这一学科。能够使热直接转换成电的热电子器件以及能使太阳辐射直接转换成电的太阳电池也正在迅速发展。
    肖克利、巴丁和布拉顿由于发明了晶体管,在1956年共同荣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55年,肖克利担任美国国防部武器系统评价组研究主任,1963年任斯坦福大学工程科学教授。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