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鲍国宝
  • 毕升
  • 德萨吉利埃
  • 布朗
  • 戴森
  • 德雷珀
  • 霍金斯
  • 肯涅利
  • 约·赫歇耳
  • 约瑟夫森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学家

    扬<%=id%>

    物理学家兼医生
    扬(Young,Thomas)
    英国物理学家兼医生。1773年6月13日生于萨默塞特的米尔佛顿;1829年5月10日卒于伦敦。
    扬是一个神童。他两岁能读书,四岁就已两次通读圣经。他在青年时期,就学会了十几门外语,不仅包括希腊语、拉丁语和希伯来语,而且还有阿拉伯语、波斯事、士尔其语和埃塞俄比亚语。他还能演奏包括风笛在内的多种乐器。他是那种*后仍是天才的最佳神童,在剑桥人称“奇迹扬”。有钱的叔父死后,他便在剑桥过起富裕闲适的独立生活。
    扬开始学医。并在爱丁堡大学年迈的布拉克*指导下修业。后来他去德国,并于1796年在戈丁根大学取得博士学位,遂于1799年在伦敦开业行医。从1801年到1803年期间,扬在朗福德* 伯爵新创办的皇家学院讲授自然科学,1802年被任命为皇家学会的外交秘书。
    由于扬对病人缺乏和蔼体贴的态度,所以他作为一名医生并不成功。
    扬对感官知觉发生了兴趣。他第一个发现(还在学医时)眼球晶状在注视距离不同的物体时改变形状的方式。1801年,他叙述了散光的原因,认为视觉模糊是由角膜曲率不规则引起的。
    从研究眼睛走向研究光本身是自然而然的一步。一个多世纪以来,关于光是由粒子组成还是由波组成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息。粒子论者在争论中占很大优势。反对波动说的一个最重要的根据是光投影清晰,不象声波那样能绕角行进。也有一些人提出,波长越短,拐弯能力就越小;因而提出光的波长可能短到使拐弯极其微小的弯曲,但他的观察却被大家忽视了,因此,以更加戏剧性的方式论证光的波动性质,便成了扬的任务。
    扬于1803年实现了此项证明。他让光透过极窄的缝隙,结果并不是看到缝隙的清晰景象,而是看到了一条条光带。这些光带是由格里马尔迪曾注意到的那种绕角衍射引起的,这是粒子说所不能解释的。
    扬还有一个更加有力的根据。他通过声学研究,对拍这一现象发生了兴趣。所谓拍,就是不同音调的两个声音合在一起时,使声音时断时强的效果。这一点很容易解释,因为两种音调波长不同,因而就不能步调一致。两种声波最初可能暂同步,两个波峰就互相加强而产生强声。然后,这两个声波又失步,这时,一个波将空气分子推向一个方向,另一个波又将空气分子推向相反方向,结果空气分子不动---无声。
    那么两种光波相加,会不会产生暗区呢?如果光是粒子,就不能,如果光是波,就能产生暗区。扬让光束通过两个小孔,透过的光便散开重叠。重叠区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强光域,而是形成一种亮暗交错的条形图案,与声学中的拍完全相似。这个现象称为干涉。
    扬的工作最初在英国遭到很大的敌视,主要由一个私敌亨利·布鲁厄姆的敌意所致。加之他用的数学艰深,叙述也嫌含糊;又由于粒子论是牛顿*提出的,是地地道道的“国货”,因此,英国物理学家抵制粒子论,还是有心理上原因的。当然,在英国也有人支持他,如沃拉斯顿”。(民族自尊心常常在科学上起着作用---几乎总是起一种有害的作用。)所以 ,继续扬的这一工作的是法国人菲涅耳*和阿拉戈*。他们证实了扬的研究成果,击败了粒子说。(如果不是永远,也至少有将近一个世纪。)
    扬根据其衍射实验能够得到可见光的波长,这只需要算出什么样的波长能产生出观测到的弯曲度便可以了。算出的波长确实很小,还不到百万分之一米。
    扬对光的兴趣,又导致他考虑色彩的感觉方式。他第一个提出,各种不同的颜色,不一定需要有各种不相同有生理机能才能感觉到。只要有几种---比如,红、绿、蓝三种---颜色的感觉机能就能够了。以不同比例混合这三种颜色,就会产生无穷无尽的各种颜色。半个世纪以后,亥姆霍兹*进一步提高了这个理论。因而,人们通常把它称为扬-亥姆霍兹三色论。
    即使承认光波的存在,关于光仍然还存在一个重要问题:光波是什么类型的波呢?它可能是水的表面波那样的横向波,与整个波列的前进方向成直角地振动;或者可能是声波那样的纵向波,振动的方向与波列行进的方向相同。光的波动说的所有早期拥护者,尤其是惠更斯*,几乎都认为光波当然是纵向波,扬起初也这样认为。但是纵波说解释不了巴托林*首先注意到的双折射现象。1817年,扬在给阿拉戈的信里写道,光被必定是横向波,才可以解释双折射现象。在这点上,扬是正确的。
    扬除了对光感兴趣外,对能的形式也感兴趣。他于1807年首先赋予能这个词以现代意义,即定义能量是使某系统可以做功的特性,并指出能与物体质量和其速度的平方的乘积成正比。同一年,他还引用朗福德的实验来驳斥热质说。然而,如今该轮到法国物理学家感到难以舍弃拉瓦锡*发明的“国货”了。直到半个世纪以后,热质说才被英国人麦克斯韦*推翻。
    扬还在促进了解液体表面张力方面做出了贡献,以及对弹性物质的本质有所提示。在表示弹性物质特性的方程中所用的个常数,现在仍然称为扬氏模量。
    好象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还不够似的,扬还为《大英百科全书》撰写了许多各类的文章。他的才能越出了物理和生物这两门学科,甚至还研究了古埃及人的模形文字这个难题,并首先在解释这种文字上做出成就。1818年,这位医生兼物理学家竟写一篇关于埃及的权威性论文,使当时那些专业历史学家相形见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