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学家

瑞利<%=id%>

物理学家
瑞利(Rayleigh,John William Strutt,3d Baron)
英国物理学家。1842年11月12日生于埃塞克斯的莫尔登附近;1919年6月30日卒于埃塞克斯的威瑟姆。
斯特拉特三十一岁上承袭了父亲的爵位,因此人们通常称他为瑞利勋爵。
他在读书时期便显露出数学才能,1865年,他以全班数学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于剑桥大学。1873年,即他成了瑞利勋爵的这一年,他被选入皇家学会,1879年继麦克斯韦任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主任,直到1884年。
在他整个职业生涯中,一直对各种波的运动感兴趣。在电磁波方面,他求出了解释光散射随波长变化的方程,并证实了廷德尔认为天空呈现蓝色是由于光被大气尘埃散射的观点。(杜瓦发现液态氧是蓝色的,便由此错误地认为天空呈蓝色是因为大气中有氧。)
瑞利还求出了对应于黑体辐射波长分布方式的方程,黑体辐射问题是基尔霍夫提出的。但瑞利在十九世纪行将结束前提出的这个方程仅适用于长波辐射,而维恩几乎在同时推出的另一个方程则又只适用于短波辐射。这两个方程不久就被普朗克的研究成果所取代而无声无息了。
然而还研究声波、水波和地震波。他的精心的研究促进了电和磁的绝对单位的精确测定,美国人罗兰的研究工作也从中出了一份力。
然而,瑞利最著名的发现全然与物理无关,而是在化学方面。它是以理论方式开始的。瑞利对普劳特的假说发生了兴趣。根据这种假说,不同元素的全部原子都是由氢原子构成的,因而,各种原子量都应该是氢原子量的整倍数。不过,由于斯塔斯等人的研究,人们已深信一切原子量并非是氢原子量整倍数,所以,这个假说已被打入冷达半个多世纪。
不过瑞利想要再试一试。他是通过十分精确地测量气体的密度的方法着手的。他以这种方法于1882年证明,氧原子量与氢原子量之比并不是假说所要求的是闹不清这是第多少次被否定了。(可是,假说将在下一代人中以一种新的更加复杂的形式做一次惊人的复活,真是科学史上滑天下之大稽的事情。)
而瑞利在做这一切的过程中,偶然发现一个难以理解的疑窦。他获得的氧气,无论是怎样制取的--从这种化合物也好,从那种化合物也好,还是从空气也好,密度总是相同的。氮的情况就不同了。他从空气获得的氮,密度总是比从任何化合物里获得的氮要大些。
瑞利设想了几种空气中制得的氮可能被污染的途径,但没有一种可被实验证实。他百思不得其解,便写信给《自然》杂志征求见解。杰出的苏格兰化学家冉赛愿意尝试一下,便接受了这个问题。结果是发现大气中存在着一种密度稍大于氮的新气体。给它取名为氩,是性质异常的一系稀有气体中的一种,在此之前,人们从未想到过稀有气体的存在。
于是,在1904年,科学界便得以目睹这一奇观。瑞利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而冉赛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05年,瑞利被选为皇家学会会长。1908年当了剑桥大学的名誉校长。本世纪初,他象当时的几位科学家,如威廉·詹姆斯和洛奇一样,对心灵研究开始感兴趣。毕竟那时正在进行第二次科学革命,人们所钟爱的观点正土崩瓦解。对各种观点的攻击或嘲弄还得进行多久?天土间还有多少牛顿哲学所梦想不到的事物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