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坎顿
  • 科克罗夫特
  • 克罗斯
  • 肯德鲁
  • 库克
  • 拉普华思
  • 拉塞尔
  • 卡林顿
  • 卡罗尔
  • 卡文迪许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学家

    克里克<%=id%>

    生物化学家
    克里克(Crick,Francis Harry Compton)
    英国生物化学家。1916年6月8日生于北安普敦郡。
    克里克曾在伦敦的大学学院学习,并继而于1953年在剑桥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二次大战 期间,他开始是一位物理学家在战地工作,当时他从事雷达研究和地雷的发展工作。
    然而,在战争年代已经可以看到在生物化学领域中开始出现革命性的变化。马丁和辛格发展了滤纸层新技术,这使生物化学家可以比较将复杂的生物化学混合物分离成它们的组分。核反应堆的发展意味着就可大量得到放射性同位素,并可用放射性同位素来标记一化合物铁。(这一目标确实已经实现,卡尔文的研究成果就是一个实例)。
    与此同时,生物化学家认识到,遗传生理特征的工具是核酸,而不是蛋白质,而且染色体的脱氧核糖核酸是生命的关键性化合物。
    托德已从传统化学的角度解决了有关核 酸的一些问题,但是还不够,还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当时所要探究的目标,是完整的DNA分子内部的精细结构,而已有的化学方法对于这一目标来说是不够的,需要新的方法和新的仪器。
    那时,在剑桥,在佩鲁茨的领导下,一些有物理素养的科学家转向生物化学,他们的精心研究建立了人发子生物学科学,这是一门把生物学和化学和物理学融合在一起的学科。
    研究大分子部结构的方法之一是X射线衍射。威尔金斯用这种方法研究了DNA。1953年,从他的数据中产生了有关DNA分子内部规律性的具体信息。问题是如何很好地从原子的角度来解释这些规律性。
    克里克是转向生物化学或更确切地说是转向分子生物学的物理学家之这一。同克 里克一起的有一位年青的美国人沃森。他们俩人一起研究了威尔金斯的X线衍射数据。1951年泡令发表了令人信服的证据,认为纤维蛋白质的分子,例如结胶原蛋白质是呈螺旋状的(即其形状象通常所称的螺旋形楼绨)。很容易设想,核酸具有类似的结构,但单凭这还不够。如果能够找到一种结构,它既能满足X射线衍射数据,又能解释关于DNA的关键事实,即能复制的事实,那就比较理想了。
    自从四分之三世纪以前的弗来明时代以来,就已经认识到染色体在有丝分裂期间形成它们自射的复制体,而当孟德尔的成果在1900年被重新发现时,人们很快就看到这种染色体复制是遗传和遗传科学的关键。由于染色体开始被认为实质上是一串DNA分子,因此这就意味着DNA分子本身必定是能形成自己复制体的。
    克里克和沃森考虑了夏尔加等人的成果,他们证实,核酸分子内部的含氮有基碱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在DNA分子可有四种这样的碱---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和细嘧啶,而且看来是腺嘌数目总是大致等于胸腺嘧啶和胞嘧啶的 数目相等。(然而这两对之间的比率则几乎可以是任意的。)
    因此,克里克和沃森在1953年发表的经典论文可提出,DNA分子由一条螺旋组成,每螺旋由糖-磷酸盐主链构成(由于托德的研究工作,使人们知道这种结构存在于核酸分子可)。含氮有机碱各从这两个链的一侧向螺旋的中心展并相互接近。
    含氮有机碱的大小是各不相同的,而如果双螺旋的宽度是一致的话,则腺嘌呤只能接近胸腺嘧啶或胞嘧啶,而不能接近鸟嘌呤;胸腺嘧啶能接近腺嘌呤或鸟嘌呤,而不能接近胞嘧啶;等等。如果假设来自一个主链的腺嘌呤基总是自另一主链的胸腺嘧啶;而来自一个主链的鸟嘌呤总是接近来自另一主链的胞嘧啶,则宽度相等的条件就可满足。这就能清楚村说明下述事实:胸腺嘧啶和腺嘌呤的数目相等,鸟嘌呤和胞嘧啶的数目相等。
    此外,现在可以合理地提出,在复制过程中,双螺旋的两股是松开的。于是,每一个单螺旋就可作为其复制的模板。腺嘌呤存在之处,胞嘧啶 可被选作其“邻居”,反过来也是这样。这样,单螺旋1就可形成一个新螺旋2,螺旋2也可以形成一新的螺旋1。而原来只有一个螺旋的,最后则有两个由1-2结合而成的双螺旋。
    沃森-克里克模型在刚提出时,无异于凭空摘来的借以适应所观察到的数据的东西。不,随后的十年在许多实验室里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并且从每一个辛勤收集的证据看都进一步证实这一模型。现在一模型生物化学家们所普遍接受。
    克里克把他在剑桥的屋子称为金螺旋,而对于他和科学世界来说,螺旋线确实是黄金般的。克里克,沃尔森和威尔金斯分享了1962年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同年,剑桥小组的其他成员佩鲁茨和肯德鲁则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四年前,桑格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他也是该小组的成员。分子生物学确实是一种“未来之波”。
    对于DNA分子的新认识开辟了富有成果的研究途径。弗伦克-康拉特的研究工作充分清楚地说明,核酸分子不仅形成其自身的复制体,并且也能构成特定的蛋白质。要阐明时核酸分子完成这些功能所人选机制(遗传密码)单纯的复制问题更为复杂和困难。雷格兰,奥乔亚和克里克自己对此问题作了刻苦的钻研,在六十年代开始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重大进展。
    1959年和1960年,克里克是在美国度过的,他在哈佛大学,洛克,以及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讲学。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