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弗里尔
  • 福布斯
  • 道尔顿
  • 德拉鲁
  • 德摩尔根
  • 狄喇克
  • 多朗德
  • 法拉第
  • 菲茨罗伊
  • 丹斯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学家

    达尔文<%=id%>

    博物学家
    达尔文(Daroin, Charles Robert)
    英国博物学家。1809年2月12日生于希罗普郡鲁斯伯里;1882年4月19日卒于肯特郡当市。
    达尔文和林肯(出生地远在四千英里以外的美国肯塔基州)同日诞生,然而达尔文不是在一间圆木小屋里诞生的,他是一个家道殷实的医生的儿子,诗人-医生E·达尔文*的孙子。他的外祖父韦奇伍德以收藏瓷器珍品闻名。
    在幼年时代的达尔文身上不出有什么特殊的出息。他先攻读医学,但是发现他跟父亲和祖父不一样,没有学医的才能。看见别人给儿童做(无麻)手术曾经使他大为惊恐。于是他又想或许他能够从事神职的工和,但是发现也不适合。(他的父亲愤怒地宣称,称将使达尔文家族蒙受耻辱)。然而他在读了洪堡*的著作以后,就把博物学当作自己的业爱余爱好,在剑桥时,他在这方面的兴趣有增无减,日渐深厚,这才是他发迹的道路。
    他从事的第一件科学工作是参加塞奇威克*率领的一次研究地质的野外旅行。塞奇威克很赏识这个年青人的天赋和才华,但在以后的年代里,又为达尔文的进化论大感沮丧和震惊。
    英轮“比格尔号”定于1831年启入做一次科学勘探旅行,这时有人推荐达尔文(就象半个世纪以前的布朗*和比布朗更早四分之一世纪的班克斯*一样)担任随博物学家。但是,船长迟疑不决,因为他对达尔文的印象不太好。另外,块头(体重350磅)大于智慧的达尔文的父亲也反对这项计划,说他不适合于一个未来的牧师,幸有达尔文的叔父约西奥介入此事并且终于说服了老达尔文放弃了异议。
    达尔文接受了推荐,开始了一次历时五年的环球旅行。他忍受着晕船的极大痛苦,健康情况每况愈下。旅途中,他很可能染上了锥体虫病,因为他在晚年的电性病灶和这种疾病很相象。由于症状并不显著,长时期以来,人们一直把他当作一个疑病症患者。这很可能是一个严重的、使他蒙受曲解的误会。无论如何,这次旅行是他走向成功的桥梁,也正是由于他的缘故,这次旅行才成为生物史上一次最重要的旅行。
    在此以前,达尔文已经读过一些赖尔*的著作。介绐他读这些书的人认为赖尔的观点很可笑,一定会招致达尔文的嘲讽。但是达尔文没有笑,他相信了地质学的均变说,清楚地认识到地球是古老的,生命的发展是经历了漫长的岁月的。
    现在,在“比格尔号”的旅途中,他对这些问题的观念得到了趋向明朗化、深刻化的机会。当全沿着南美洲的海岸下行时,他觉察到了物种是怎样一点点地发生着变化。最惊人的发现是,他在距离厄爪多尔海岸650英里年的由十二个左右小岛组成的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对那的动物生活进行的五个星期的观察边些岛屿上有大得异乎寻常的巨龟,但达尔文所瞩目的,主要是一群目前叫做“达尔文燕雀”的鸟类。
    这些燕雀在很多方面彼此极为相似,但至少被划分为十四个不同的种。其中没有任何一种出现在邻近的大陆上,而且就当时所知,也不存在于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看来认为由于一种特别的原因在这个小小的群岛上创造了十四个不同的物种----十四其他任何地方都不存在的物种的不合情理的。
    达尔文相信,邻近大陆上的燕雀种----同岛居燕雀有着某些类似点的食籽性禽种----在很久很久以前必定在岛上居住过,这第一批燕雀的后代逐渐进化为不同的类型。有些变得只吃玫中籽粒,有些吃另一咱;还有一些只昆虫。一个徨定的种因其不同的生活方式就会发育出特殊的鸟喙,特殊大小的躯体,特殊的组织系统。大陆上的雀,没有经历过 种变化,因为它们要同大量的其他鸟类进行竞争,而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原始燕雀的竞争对手就比较少。
    然而,竟是什么引起了这些进化的变异呢?拉马克*认为是获得性状遗传。生物是有意地力图按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式发生变化。达尔文不接受这个观点。
    他在1836回到英国,但没有带回来答案(然而在奴役黑人的问题上他发表了慷慨激昂的结论,他在美洲目睹了奴役黑人的情景,他对这痛心疾首,表示了正直的人道主义的义愤)。他被选进地质学会,为写作关于旅行和考察结果的书终日繁忙。其中第一册----目前通常名为《比格尔轮上一个博物学家的旅行》--------于1839年出版。这本书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举个例说,它使洪堡得到了深刻的印象,正好比洪堡在以前曾使他获得过深刻的启发一样)并且使达尔文一举成名。(达尔文不懈地致力于文体清晰流畅,他相信“文章可以写得透彻晶莹,连狗都可以解悟文中的含义”。)他也发表了关于珊瑚礁是由于珊瑚残骸的渐次各聚而缓慢形成的学说,得到了博物学家热情洋溢的支持。这个学说同赖尔的正相反,然而赖尔为达尔文的这一远为卓越的著作感到衷心的喜悦,以至二人成了情投的密友。
    达尔文于1839年同他的表妹E·韦奇伍德结婚,参加了伦敦地质学会,并于1838-1844年间担任该会秘书的职务。因此他得到了同赖尔进行紧密合作的机会,同他进行关于进化问题的讨论-------他已经突然间掌握了进化之钥。
    1838年他读了马尔萨斯*在四十年前写的名著------《论人口的原理》。马尔萨斯坚持认为,人口永远比食物的供应增加得更快,最终,人口必须通过饥馑、瘟疫或战争的手段来删汰。
    达尔文到这也一定适用于其他的生命形式,而且在过剩部分中,首先被淘汰的将是在争夺食物的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的那一部分。
    例如,加拉帕戈群岛上最早的燕雀,在开始时一定曾经未受抑制地繁衍滋生,并且必定超过了它们赖以为生的籽食的供应。因此有一些饿死了,先饿死的是那些比较赢弱的,或是那些不善于寻觅籽食的燕雀。然而,如果有一些能够改食较大的粒或较硬的籽粒
    。或者,更进一步,从食籽改为采食昆虫的话,那半会出现什么情况呢?不能实现转变的就只能受到饥饿的牵制,而能够实现转变的,就会发现一个未被采掘过的食物来源,于是它们就能迅速地蕃息滋生直到它们的食物供应也开始紧缩起来。
    换句话说,迫于环境的压力,生物会使它们自己适应不同的生活方式。不时有这样的情形,出现了使某一群生物可以击溃另一群生物,并取而代之。自然界就是这样选择某一群而淘汰另一群的,通过这种“自然选择”,生命将扩增出无际的品种,在各个特定的小生境中,者取代劣者。(诚然,达尔文在阅读马尔萨斯的书以前,就已经在思考自然选择的问题,但是马尔萨斯使他了解到,自然选择能够发挥多么强大的威力。它使达尔文认识到,单凭自然选择来说明进化就足够了。)
    但是,这些变化究竟是怎样发生的呢?一只食籽的燕雀,是怎样做到突然学会其他燕雀做不到的改食较大的籽粒,或者学会改食昆虫的呢?在这里达尔文没有提出坚实的论证。无疑,变化是肯定发生了的。举一例来看,出身农村绅士的达尔文,有饲养鸽子的业余爱好,在培育家禽的珍奇品种方面,有亲身的体验。
    他注意到在任何一群幼鸽的个体间,都存在彼此不同的差异-------大小、羽色、能力方面的没有规则的变异。达尔文推理说,正是通过利用这样的变异----有意识地选育其中的一种而抑制其他------在经过若干世代的过程的过程中,人们成功地培育出了更大、更强壮、更快的马,产奶产肉更多的牛,产毛更多的羊,产蛋更多的鸡以及供人赏玩的猫狗珍奇品种。
    难道自然就不能在一个缓慢得多的过程中,并经历一个长远得多的时期,造就出适应于其本身环境的而不是适应人类的所好和要求的动物,从而做出它自己的选择吗?
    按照达尔文的概念,长颈鹿生就它的长颈不是因为(象拉马克所倡说的那样)它要争取长出一个长颈,而是因为有一些长颈鹿来就颈子长些它们可能吃到更多的树叶,生活得更好,繁衍更多的子孙,通过遗传继承这个自然生成的较长的颈项。自然变异和自然选择结合,使得颈子继续缓慢地变得长了起来。
    这个观点也说明了长颈鹿的身上带有班纹的由来。就是拉马克也举不出例子来圆满地解释,长颈鹿是怎样争取使自己的身体带上班纹的然而一头由于无规则的变异而肤色巧呈更多的班玟的长颈鹿,是能够更好地和身后有斑点的树林景衬交织混融起来的,也更容易躲过捕食野兽的目光。它就会留下更多的后代来通过遗传继承它的有斑纹的特征。
    这方面的主要困难在于,很难了解这些无规则的变异究竟是怎样一代一代传下去的,不同变异的生物间是会进行交配的。虽然达尔文见多识广,这些变异却可能赵于平淡,最后溶入不具特色的平凡性状。
    在这一点上,达尔文从未完全表示满意,他不懈地继续进行研究。某些生物,如果它们中间的雄性呈现夺目的色彩,是可以解释这个问题的以说明某些性状的由来。这一物种中的雌性生物,一定会留意选择最艳丽的雄性作为配偶。这时是不存在交融趋变平淡的可能的。由于“性选择”的结果,孔雀始终朝着光彩夺目的方向发展。
    达尔文也搜集关于退化器官的资料,退化器官是指那些在很久很久以前曾经是完整的、有用的器官,但目前已退化为无用的组织残余。例如,鲸鱼和蛇身上可能一度是髋带和后腿的组成部分的无用的残骨,说明它们是曾经用四肢行走的动物的后代。马腿是一根单骨,端是单蹄,但是在两边有两条薄薄的兀残的骨片,这说明马可能曾是一种三蹄动物。
    达尔文是一个孜孜不倦的至关善论者,无休止地进行各种收集和分类工作。1844年他开始写一本这方面的书。他怀着极大的热情不停地扩充实例和精研他的推理,以致于到了1858年时,这部著作仍未脱稿。幸运的是,他拥有一笔独立的资产,所以,他可以想干多久就干多久,想多么细致就多么细致地从事这一项没有报酬的研究工作。
    他的朋友们很了解他的内情,特别是赖尔,一个劲儿地敦促进他忙出版,不然就会被别人抢先,因为在当时进化概念已经相当流传于世间。
    达尔文不听人催,赖尔的话也果然应验:达尔文被别人抢先了。另一个博物学家华莱士*写了一篇论文,其中包含了达尔文的观点几乎达到了字吻句合的程度。华莱士并且寄出了一份副本-------不是给别人,正是给达尔文本人------征求意见。达尔文收到文稿时直如晴天霹雳跑龙套吃一惊。然而他表现了一个模范的科学家的风度,没有立刻出版为自己夺回荣誉。他豁然大度地把华莱士的论文转送给其他重要的科学家,而且,若非赖尔坚持要他主动提出同华莱士合作发表他二人共同的结论,他也可能放弃他的优先地位了。华莱士也不失为慷慨君子。达尔文率先提出要求以后,他就欣然同意。他们合作得很好,1858年在林奈*学会学报上发表了两人的著作。(林奈若是知道以他命名的学会竟同达尔文学说发生这样密切的关联,一定会在棺中辗转反侧,愤不瞑目的。)
    但是已经不可能再拖延了。第二年,达尔文出版了他的书。这部书够厚的了,然而只有他原来计划出版的五分之一。在他下半生,每当他提起这部书时部是轻蔑地说它只是一篇摘要。这部书(出版史上最震撼世界的出版物之一)的全名是:论通过自然选择的物种起源,或生活斗争中适者生存。通常简称为《物种起源》。
    对于这本书,学术界已伫候多时。只印了1250册,在出版的第一天,每册都成了抢购的对象。这本书一次接一次地再版,到了一个世纪以后的今天,还在再版。它是科学经典著作之一。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这本书出版后的十年中,孟德尔*进行了一项支持达尔文学说中最脆弱的一环--------无规则变异的遗传方式--------的研究。可是达尔文一直不知道这件事,而且直到过了一代人的时间,在德符里斯*重新发现了孟德尔和他的结论之前,科学界普遍也不知道这件事。)
    达尔文的书引起了延续几代人这久的轩然大波的论争。某些人认为这本书叛离圣经教义,很多人则真诚地相信,达尔文的进化论将摧毁宗教。即使在科学家之间,争论也进行得热火朝天。
    例如,在英国,奥温*就是一个顽固的反对派,达尔文在1865年荣获皇家学会的科普利奖章却是为了表地其他方面的成就,而不是他的进化论。
    达尔文的秉性委膛争辩。首先,他太温文尔雅了,他非常善良。从事演闹的论战,他是丝毫无能炒力的。(他所以化费这许多年收集证据,一个理由就是他徒劳地希冀铸就如山的铁案来消弭论争。)幸有赫胥黎*挺身而出为捍卫达尔文的学说进行战斗。赫胥黎把自己叫做“达文的斗犬”。
    在德国是黑克尔*站在达尔文的一方,同时产面魏尔啸*进行论战,在美国则有格雷*为达尔文学说同反对派阿加西斯*进行斗争。
    当然,关于达尔文进化论的一个有*性的问题是,它是否也适用于人类本身,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回避了这一点,但是在三十年前,以其地质学的观点曾给予达文以强烈影响的赖尔这时做出了热烈的反应。在1863年出版的名为《古老的人类》一书中,他坚定地支持达尔文主我,就人类或类人的生物在地球上必曾走过的千万年漫 长的历程进行了讨论。作为证据,他引用了布歇·德·彼尔特*等人在古老的地层中所曾发现的石制工具。
    华莱士怀疑进化论是否适用于人类,但是达尔文不怀疑。他站在赖尔一边,在1871年出版的《人类遗传》一书中,论述了显示人类是低于人类的生命形式的后裔的证据,首先,人类有很多退化器官。外耳内弯瓣上有尖状物的痕迹,说明在遥远的过去,耳杂是竖立的,尖形的。目前还有许多微小、无用的肌肉,在以前它们是生来运动耳杂的。(至今仍有些人能够运动耳杂)。脊柱底部有四块骨头,它们是尾巴的残余,等等。
    有多久,至少科学界是被说服了,到达尔时,自然选择进化论的概念已经赢得了彻底的胜利。剩下的反对派已经不是科学家了,大部分是死读经文的善男信女。他们间或在报纸上来上一行大字标题,显示一下行将熄灭的战斗,但是已经不能阻碍生物科学的进展。
    达尔文在死时无庸置辩地博得了崇高的评价,他的遗体安葬于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安息在英国的英雄中间,离牛顿*、法拉第*和他的朋友赖尔不远的地方。然而,威斯敏斯特的葬礼是维多利亚女王统治下的磊不列颠的极为体面的政府所曾给予他的唯一的荣耀 。伟大的英国首相格莱斯顿和狄士累利都强烈地反对达尔文主义。狄士累利还的确说过这样一句名言,如果让他在猿人和天使之间选择祖先的话,“我站在天使的一边”。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