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布尔
  • 布喇格
  • 戴维
  • 丹尼尔
  • 布赖特
  • 布雷德利
  • 布里格斯
  • 布龙克尔
  • 查德威克
  • 查里士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学家

    布莱克特<%=id%>

    物理学家
    布莱克特(Blackett,Patrick Maynard Stuart Blackett,Baron)
    英国物理学家。1897年11月18日生于伦敦;1974年7月13日卒于伦敦。
    1910年,年仅13岁的布莱克特进入海军学校受训,准备当一名海军军官。他刚刚毕业,第一次世界大战就爆发了,在大战期间,他一直在海上,曾参加过日德战役。
    大战结束后,他便辞云了海军职务,到剑桥从卢瑟福学习,并在1923年获得硕士学位。1933年,他成为伦敦大学物理学教授。1937年迁居到曼彻斯特。
    布莱克特使威尔逊云室获得了全面的应用。卢瑟福观察到了硫化锌屏幕上的闪烁现象,并认为这是用α粒子轰击氮,使氮转化为氧的结果。布莱克特认为对此还要作更直接的证明。
    因此,他便在二十年代初期用云室寻找粒子可能形成的径迹。他用α粒子轰击放在云室中的氮,同时周期性地使云室膨胀,以寻找粒子径迹。他摄下了两万多张照片,上面有四十多万条α粒子径迹。其中只有八条显示了α粒子和氮分子的撞击。从这几个分叉状的径迹中,可以证明卢瑟福关于元素嬗变的观点是正确的。这第一批关于核反应进程的照片摄于1925年,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如果说对威尔逊云室需要进行什么渲染的话,这第一批关于核反应进程的照片正是再合适不过了。
    布莱克特在二十年代末把云室用于其它研究。他几乎已找到了正电子,可是安德森比他早了几个月。他也研究宇宙射线,并突然萌生了一个想法。
    人们无法知道云室中人们感兴趣的现象会在什么时候发生,为此,云室必须随时膨胀,并且膨胀次数要尽可能频繁,以期碰到某些现象。针对这个缺点,布莱克特于1932年把一个威尔逊云室置于两上盖革计数器之间。任何宇宙粒子在穿过这两个计数器时,必然也通过云室。布莱克特设置了电路,利用两个计数器的电涌操纵云室的动作。这样,利用“符合计数器”就能拍摄到更多有意义的照片。
    1935年,布莱克特指出,γ射线在穿过铅时,有时会消失,同时产生出一个正电子和一个电子。过去曾有过较多的物质转化为能量的例子,它们证明了爱因斯坦的著名方程E=mc2是精确成立的,这个例子则是能量转化为物质的第一个明证。它也精确地符合爱因斯坦方程,甚至还更为引人注目些。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布莱克特从事雷达和原子弹的研究工作。他对沃森-瓦特的强有力支持,是促使英国作出决策支持雷达研究工作的关键因素之一。事实证明,这一决策拯救了英国。布莱克特在G.汤姆孙的领导下从事原子弹研究,他极力主张把这一研究集中到美国进行,以提高效率和保证安全。
    可是在战后,他却又成为反核战争的主要人员之一。1948年,由于他对威尔逊云室的改进,及利用云室进行的研究,荣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布莱克特于1963年担任帝国科技学院物理系主任,1965年又当选为皇家学会主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