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玻色
  • 博斯
  • 阿尔昆
  • 阿克莱
  • 钱德拉塞卡
  • 阿布尼
  • 阿德拉德
  • 阿狄森
  • 卢里亚
  • 阿耶波多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学家

    喇曼<%=id%>

    物理学家
    喇曼(Raman,Sir Chandrasekhara Ven Kata)
    印度物理学家。1888年11月7日生于马德拉斯,蒂鲁奇拉帕利;1970年11月21日卒于班加罗尔。
    喇曼的祖上一直是土地出租者,不过,他的父亲是一位物理教师。他的教育完全是在印度获得的。1904年,十六岁的喇曼毕业于马德拉斯的普雷西登大学。1907年,他以优等成绩获得硕士学位。当时在印度实际上没有接受科学教育的机会,喇曼便在1903年(恐系1908年之误。---译者),通过考试争来了一个公务员的职务,正如爱因斯坦在同样情况下所做的一样,他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科学研究。1909年,他为创办科学教学协会出了力。最后,他引起了加尔各答大学的重视,1917年被聘为该大学的物理学教授。
    康普顿发现了康普顿效应之后,海森伯便在1925年预言可见光也有类似的效应。在这之前,喇曼一直研究着光散射现象,并在海森伯提出自己的主张之前,甚至还在康普顿的研究工作之前,就得出了相同的结论。
    1928年,他证实了散射光中的确有波长稍有不同的微弱成分存在,所以可见光子也象X射线的光子一样具有粒子性。此外,散射光子的波长值取决于造成散射的分子的特性。由于这个原因,“喇曼光谱”就被认为是确定分子精细结构的最有效的方法。
    鉴于他的发现,英国政府于1919年册封他为爵士。1930年,他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在科学领域中获得诺贝尔奖金的第一个亚洲人。他用这笔钱买了几百颗金刚石供实用。1947年他担任印度班加罗尔的喇曼研究所主任。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