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阿尔皮尼
  • 多纳梯
  • 法布里修斯
  • 阿奎那
  • 阿米奇
  • 波尔塔
  • 波雷里
  • 博斯科维奇
  • 阿尔贝提
  • 阿尔德罗蒂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学家

    阿伏伽德罗<%=id%>

    物理学家
    阿伏伽德罗(Avogadro, Amedo, count of Quaregna)
    意大利物理学家。1776年8月9日生于皮埃蒙特的都灵;1856年7月9日卒于都灵。
    1796年,阿伏伽德罗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开业三年,尔后转入科学,并在都灵大学任物理教授,阿伏伽德罗在世时颇受冷遇,而在死后才出名(世间事往往如此)。
    阿伏伽德罗研究了盖吕萨克*的发现,即一切气体随温度的升高而膨胀程度相同并且断定这必然意味着一切气体(在一定温度下)每单位体积含有同样数目的粒子。这是阿伏伽德罗在1811年发表的论文中提出的假说。他还特别说明粒子不一定是单原子,也可能是原子的结合体(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称的分子----阿伏伽德罗创造的词)。阿伏伽德罗第一个以这种方法区别原子和分子。
    在这个基础上,他可以不费力地解释盖吕萨克的结合体积定律。而且,当水被电解而分别收集到的氢和氧时(里特尔*十年前首先这样做过),产生的氢的体积是氧的两倍。由此阿伏伽德罗根据自己的假说,坚持认为水分子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若全体氧的重量是氢的八倍,则单个氧原子便是单个氢原子的十六倍重(而不是道尔顿*所坚决认为的八倍。)
    但是,在以后几十年内,阿伏伽德罗的假说几乎没有得到重视。安培*是拥护它的少数人之一,但道尔顿竭力否定它,而当时最著名的化学家白则里*则不予理采。结果是,在区分原子和分子,原子量和分子量方面继续存在巨大的混乱。直到阿伏伽德罗的同胞坎尼扎罗*为他努力辩护,这个假说才最后获得其全法地位。(时值他的假说发表半世纪以后,又在阿伏伽德罗死后不久。惜夫!)
    现在,阿伏伽德罗当然出了名。他的名字被用来表示以克为单位的,质量与原子(或分子)量数值相等的一定数量的物质中所存在的原子(或分子)的数目。因此,二氧化碳分子量是44,故四十四克二氧化碳中所含的二氧化碳分子的个数就是“阿伏伽德罗常数”,以阿拉伯数字表示,这个常数便是602,300,000,000,000,000,000,000。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