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希辛格
  • 耶尔姆
  • 埃里克森
  • 阿尔伯
  • 巴耳末
  • 梯塞利乌斯
  • 诺登许尔德
  • 普尔赫姆
  • 塞弗斯特朗姆
  • 舍勒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学家

    斯维德伯利<%=id%>

    化学家
    斯维德伯利(Svedberg,Theodor H.E.)
    瑞典化学家。1884年8月30日生于瓦尔堡附近的弗列朗;1971年2月25日卒于斯德哥乐摩。
    斯维德伯利在乌普萨拉大学求学,1907年毕业后担任该校教师,1912年成为物理化学教授。
    斯维德伯利的主要兴趣是胶体化学,他在学生时代,利用水面下的金属电极之间产生电弧制备出金属的胶体悬浮液。他和另一位胶体化学家齐格蒙第一样,发明了研究胶体的一种新的工具。
    胶体质点是如此的小以致在水分子不断地碰撞下就足够维持它们不会沉积出来。如果重力比视有的重力大一些的话,溶剂分子的碰撞就不够了,于是胶体质点就会沉积出来,最大的分子沉得最快。
    当然,用现代技术不可能改变重力场本身,但是斯维德伯利可以利用类似重力的效应---离心效应来改变重力。离心机已经用来分离奶中的奶油,以及将血浆和血球分开。然而细胞和油滴还是相当的大。要迫使很微小的胶体粒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就需要更强大的离心效应。为了这个目的,1923年斯维德伯利发明了超离心机。(可以制造出这样一种超离心机,它转动得如此的快以致能产生相当于十万倍正常的重力效应。)
    胶体粒子确实沉积出来了。从沉积速度可以推测质点的大小甚至它们的形状,而两种不同类型的粒子的混合物由于沉积速度不同可以分离开来。
    这种沉积方法用于蛋白质分子的情况下就显得十分重要。蛋白质分子是分子世界的巨大,单个蛋白质分子具有胶体粒子那样的大小。由于这个原因,即使蛋白质完全进入溶液,它仍旧保留着胶体的性质。各个蛋白质分子在离心机中可以彻底地沉积出来,用这种方法第一次测量出(根据沉积速度)大蛋白质分子的分子量。后来,这项技术被认为对其它的巨型分子(例如合成聚合物)也是很有用的。施陶丁格尔研究过这种分子的性质。
    由于斯维德伯利在胶体方面的这项工作和其它的研究工作,被授予1926年诺贝尔化学奖金。在以后的年月里,他和他的学生梯塞利乌斯合作创造了现代的电泳法,这种电泳法已被证实至少与研究蛋白质的超离心法有同样的重要。斯维德伯利曾任乌普萨拉物理化学研究所所长。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