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勒曼
  • 阿齐莫维奇
  • 奥巴林
  • 奥皮克
  • 巴索夫
  • 弗兰克
  • 南森
  • 瓦格
  • 维·皮叶克尼斯和 加·皮叶克尼斯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学家

    比埃尔克内斯<%=id%>

    气象学家
    比埃尔克内斯(Bjerknes,Jacob Aall Bonnevie)
    挪威-美国气象学家。1897年11月2日生于瑞典斯德哥尔摩(父母为挪威人);1975年7月7日卒于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
    比埃尔克内斯的父亲,维尔希尔姆·比埃尔克内斯(数学教授的儿子),是挪威的物理学家,1895-1907年任教于斯德哥尔摩大学。在十九世纪,挪威受瑞典王国统治,但于1905年,赢得了独立。两年后,老比埃尔克内斯转到位于挪威首都的奥斯陆大学。该大学是他的母校。小比埃尔克内斯也在该校上学,并于1924年获得了博士学位。
    这两个人,父与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挪威各地组织了气象观测站网。他们根据所收到的报告,研究出了作为现代气象预报基础的“极峰”原理。
    1920年,他们指出了大气层是由“气团”构成的,而在热的“热带气团”和冷的“极地气团”之间有着比较明显的温度差异。他们把这两种气团之间的明显的界线叫做“锋面”,这是从它与战线相比拟而来的,因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刚结束的时候,战线这个概念已在人们的思想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二十世纪二十和三十年代,气象学家们曾对这两种气团相互冲击的方式作了分析。
    1939年,小比埃尔克内斯来到了美国,第二年(不能返回挪威,因挪威已被纳粹占领),他在加利福尼亚大学获得了教授职位。1946年他入了美国籍。
    第二次世界大战带来了气象上的新发现。美国轰炸机在去日本途中高空飞越太平洋上空时,有时会发现它们实际上是不运动的。换言之,它们已进入到从西吹向东的急速运动的所流中,这种气流称为“急流”。
    急流有两股,一股在北半球,一股在南半球,其高度为6到9英里。急流速度通常为每小时100到200英里。但有时也曾记录有350英里以上的。急流会循着极地气团和热带气团之间轨线在地面附近形成风带,因此急流常常是最大风暴区的标志。
    今天,气象工作者在绘制气团移动图和试图预测未来的气象变化时,也都将急流行进路线的逐日变化情况考虑进去。
    1952年,比埃尔克内斯把由火箭云图照片作为分析天气的辅助手段,这样一来,气象学就此进入了空间时代。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