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麦克米伦
  • 梅曼
  • 门泽耳
  • 米立肯
  • 麦科勒姆
  • 马利肯
  • 马什
  • 迈诺特
  • 米奇利
  • 米切尔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学家

    罗素<%=id%>

    天文学家
    罗素(Russell,Henry Norris)
    美国天文学家。1877年10月25日生于纽约州奥伊斯特湾;1957年2月18日卒于新泽西州普林斯顿。
    罗素在普林斯顿大学受的教育,1900年取得博士学位。他在英国做了比博士级更高深的研究工作后,回美国在普林斯顿大学执教,1912年任该大学校长。
    1914年罗素发表了他的观测结果,他发现了恒星的亮度,颜色和光谱型关系中的某种规则。红星比黄星冷,黄星又比蓝白星冷;这是在预料之中的。二十年前维恩的工作就指明了这一点。
    假若那样,红星作为最冷,最不明亮的星就应该是最暗弱的。有些是如此,然而其它红星却很亮。要一颗冷红星很亮,唯一的办法是假定:它非常大;虽然单位面积辐射的光少,但辐射面积很大,所以产生的总辐射大。因此就有红巨星和红矮星之分。罗素未能找到在小适中的红星。差别较不明显的有黄巨星和黄矮星,我们的太阳就是一颗黄矮星。
    事实上,如果用光谱型(反映恒星的颜色)对光度作图,恒星就落在一条对角线上,从右下方的K光谱型红矮星到左上方的O光谱型蓝白星,巨星和超巨星在顶部构成一条水平线。
    赫兹普龙曾在前几年发现了这同样的事实,所以这张图通常叫做赫兹普龙-罗素图。很吸引人的是,从这张图可以得出恒星沿着一定的生命周期走。最简单的图画(罗素以及在他之前由洛克耶在1890年提出过)是这样的:随着一定量的气体收缩,星体开始发热并发出红光,此时它是一颗红巨星。它继续收缩并进一步发热,成为一颗较小但较热、较亮的黄巨星,然后成为一颗更小但更热、更亮的蓝白星。在这期间,星体在赫罗图顶部沿着水平带移动。
    此后,它降到对角线上,因进一步收缩而变冷,成为一颗黄矮星;然后是红矮星;最后是黑渣。根据这个观点,我们的太阳已经度过它的大好时光、正在走向熄灭的途中,不过还有几亿年的日子。
    这是第一次合情合理地创立恒星演化生命周期的良好尝试。然而,这发生在恒星能量形成的核机制创立之前。这个机制由贝特等人在四分之一个世纪以后所建立。它一经创立,罗素的演化图式就显得过于简单而被抛弃了。不过,图上的恒星对角线,即使按恒星演化的现代图式仍旧有其意义,并被称为主星序。
    1929年罗素分析了太阳的光谱并详细算出了它的组成。有点出意外的是,太阳原来大部是氢,少数成分中最重要的有氦、氧、氮和氖。恒星一般地说也大部是氢,而宇宙本身据认为主要是氢和氦(9与1之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