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亨利
  • 惠勒
  • 何奥
  • 赫尔希
  • 赫马森
  • 赫斯
  • 汉奇
  • 海福德
  • 海尔
  • 惠普尔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学家

    哈勃<%=id%>

    天文学家
    哈勃(Hubble,Edwin Powell)
    美国天文学家。1889年11月20日生于密苏里州马什菲尔德;1953年9月28日卒于加利福尼亚州圣马里诺。
    哈勃一开始对法律有兴趣,作为一名罗得公费生在牛津获得了这方面的学位。然后,他的兴趣转向天文学,1914年至1917年他在耶基斯天文台工作。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法国服役。在此之后,他开始到威尔逊山天文台工作。他在那里可以使用100英寸望远镜,并在那里度过他的余年。
    他的兴趣转到一片一片的亮雾(或者叫亮星云),其中一些在一个半世纪前被梅西耶系统地观测过。这些亮星云依旧象天空中如此众多的疑问号。这时候,我们银河系(庞大的恒星群,太阳是其中的一颗)的大小已被沙普利正确地算出来了。但是,在银河系外面,除了勒维特已经研究过的麦哲伦云,是否还有东西---这个问题依旧没有解决。
    人们把怀疑投向星云。有一些星云无疑是气体尘埃云,它们被云中的恒星所照亮,所以它们肯定是我们银河系的一部分。可是,其它星云,比如仙女座星云(在梅西耶表上是M31)的光度就不能归诸于所包容的可见恒星,产生的效果象我们银河中的一样。即然仙女座星云比银河更暗,它势必更远得多。
    在仙女座星云中曾经找到过一些新星,但是直到哈勃的时候为止,还从来没有找到过普通恒星。1924年,哈勃和他的巨型望远镜(当时最大的)终于能够把仙女座星云放大到辩认出其中的恒星来。哈勃进而指出,其中一些恒星实际上是造父变星。利用沙普利和勒维特的周光关系,他推断出仙女座星云离我们大约800,000光年。(二十年后发现这个数据是估低了。)毫无疑问,仙女座星云是我们自己的星系以外。
    其它星云离得还远,它们的距离在几十亿光年内变动。这样,哈勃为研究我们自己星系之外的宇宙奠定了基础,并且第一次指出宇宙间存在他叫的“河外星云”(现在我们知道这类天体有几千亿个)。后来,沙普利提出了一个合乎逻辑的建议,把河外星云叫做星系;它强调了这样的事实,即我们自己星系(有时叫做银河星系)只是许多星系中的一个。
    哈勃进而把星系形状分类,并且对星系演化的可能途径提出了看法。他最重大的研究成果是他在1929年对斯莱弗测量过的星系视向速度所作的分析。他提出,星系脱离我们的速度和它的距离成正比。假定宇宙在不断膨胀,象德西特已经提出的理论一样,那么这就可以很好解释了。如果宇宙是在膨胀,各个星系之间的距离就在不断增加。假若那样,所有星系看起来都是从一个观测者退行,不管以哪一个星系作为他的观测点。
    此外,在离开我们自己很远的某个距离,退行速度将达到光速。这时,既没有光线又没有其它形式的通信联络,能够从那些星系或者其它更远的星系中的任何一个到达我们身边。这个距离将表征我们能够逐渐认识的那一部分宇宙的有效“哈勃半径”。宇宙的哈勃半径估计为130亿光年。换句话说,可认识的宇宙是一个直径为260亿光年的球。
    如果哈勃的想法是正确的,那么可以退行速度来测定一个星云的距离(比勒维特的造父星威力更大的一把量天尺)。于是,从距离可以定出星系的真实大小。做完这件事,人们发现各式各样的星系都比我们自己的银河系明显地小。此外,哈勃于1931年研究了仙女座星系(不再是“星云”)的球状星团,它们和我们自己星系的球状星团类似,也分布在星系中心周围---这是有力的证据,支持了沙普利用来测定银河系大小和形状的那个假定。哈勃发现,仙女座星系中的星团比我们自己的要明显地小一些。
    我们自己星系这个异乎寻常的大小,证明是一个错觉,它建立在周光曲线的一个误差之上。十年后,巴德将修改这条曲线。
    把膨胀宇宙倒推回去。所有的星系大约在20亿年前集合在一起;如果采用哈勃最初的数据的话。这个时间长度地质学家认为太短。他们确信,地球本身已经存在了至少30亿年。这个不一致也被巴德订正了,并且支持了地质学家们。
    今天各种天体演化图景(用于说明宇宙的起源和发展的图景),都必须考虑并且解释宇宙的膨胀;或者最起码的,解释为什么宇宙看起来在膨胀,如果否认事实(宇宙膨胀)本身的话。最简单的解释是:宇宙之所以膨胀,因为它在太古某个时间*了---这是勒梅特和盖莫夫支持的“大*”理论。
    哈勃在星系退行方面的工作由赫马森继续在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