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戴森
  • 戴维斯
  • 迪克
  • 杜维尼奥
  • 多伊西
  • 德雷珀
  • 邓宁
  • 德雷克
  • 德雷克
  • 德福雷斯特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学家

    戴维孙<%=id%>

    物理学家
    戴维孙(Davisson,Clinton Joseph)
    美国物理学家。1881年10月22日生于伊利诺斯州布卢明顿;1958年2月1日卒于弗吉尼亚州夏洛茨维尔。
    戴维孙于1902年获奖学金入芝加哥大学学习,受到了米立肯的器重。在米立肯的推荐下,他成为普林斯顿大学的物理研究生,在理查森的指导下进行受热物质的离子放射方面研究,于1911年获得博士学位。
    从1911年至1917年,戴维孙在匹兹堡的卡内基技术研究所工作。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获准免服兵役,进入现在叫做贝尔实验室的一家公司,并留在那里工作。
    虽然戴维孙对德布罗意1924年提出的关于电子波动本性的理论有兴趣,但是他大概从未料想到,他即将从实验上证实电子的波动性。他是在一次偶然事故中证明的。
    1927年,他研究了电子从封闭在真空管中的金属镍靶的反射。一次,电子管偶然破碎了,被加热的镍靶表面很快就形成了一层氧化膜,不能再当靶标用了。为了去除这层氧化膜,他只好把金属镍加热了很长一段时间。他发现,经过热处理之后,镍的反射性能改变了。
    研究结果表明,镍靶在受热前有许多微小的结晶面,加热后变成了几个大的结晶面。戴维孙抓住这个现象不放,终于得出正确的结论。后来,他用这种方法制成了一块单晶镍,作靶标使用。这时,他发现电子束不仅受到反射,而且发生了衍射。而衍射乃是波的而非粒子的特征。就这样,电子的波动性被证实了,从而也证实了德布罗意的理论。同一年,G.P.汤姆孙使用不同的方法独立证实了电子的波动性。
    由于这项发现,戴维孙和G.P.汤姆孙共同获得1937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