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奥基夫
  • 贝纳塞内拉夫
  • 巴纳德
  • 邦德
  • 邦德
  • 巴纳德
  • 巴丁
  • 巴林杰
  • 奥斯本
  • 奥尼尔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学家

    奥本海默<%=id%>

    物理学家
    奥本海默(Oppenheimer,J.Robert)
    美国物理学家。1904年4月22日生于纽约州纽约市;1967年2月18日卒于新泽西州普林斯顿。
    奥本海默出身在一个富裕而有教养的家庭,很早就显示出过人的智慧。他在纽约伦理文化学校受教育。毕业成绩在班上是最好的。1922年进入哈佛大学,在布里奇曼的指导下学习,三年后他以空前优秀的成绩毕业。他到英国读研究生,在那里他遇到J.J.汤姆孙、卢瑟福和玻恩。1927年,他在格廷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与诺伊曼结识。1928年,他到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任教。
    1930年,他证明质子并不是狄喇克的“反电子”,从而为安德森两年后发现真正的“反电子”--正电子铺平了道路。
    1935年,奥本海默解释了一个极高速的重氢核(重氢原子核,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紧邻的中子组成)在碰到一带正电的原子核时的分裂机制。也带正电的质子部分被排斥而转向反方向运动,而不带电的中子继续向前运动。这样,重氢核的轰击常可等效于中子的轰击。它们的区别是:带电的重氢核在电场中可加速到很高的能量,而不带电的中子却不能。奥本海默对“级联过程”的认识也有贡献。所谓“级联过程”,这是一个宇宙射线粒子产生二次粒子,每个二次粒子又产生更多的粒子,如此不断,就形成了“宇宙射线簇射”。
    1943年,奥本海默受任领导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在那里,第一颗原子弹被设计和制造出来,并在附近*成功。1947年到1953年,他任政府原子能委员会顾问团主席。从1947年起,他一直在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工作,直到1966年退休。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奥本海默努力争取实现原子弹的国际控制,当然他不再愿意进行更恐怖的氢弹的研究(尽管他曾赞成用裂变炸弹去对付日本)。1949年,他的观点被杜鲁门总统否决。
    1954年正是麦卡锡主义的高峰时期,奥本海默被原子能委员会宣称为“忠实的,但不是十分可靠的公民”。特勒---他正热衷于发展氢弹---含糊的证词,可能正是导致奥本海默受到指挥的主要因素。由此,奥本海默被拒于机密事务之外。自相矛盾的是,原子能委员会又于1963年授予他费米奖,以表彰他在核研究方面的贡献。
    这自然便引起了一场争论,结果议会把奖金从50,000美元降为25,000美元。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