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莫伊尔德
  • 莫伊森布鲁克
  • 塞曼
  • 列文虎克
  • 鲁兹布姆
  • 洛伦兹
  • 西尔维尤斯
  • 英根豪茨
  • 斯蒂文
  • 斯内尔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学家

    卡麦林<%=id%>

    物理学家
    卡麦林-翁纳斯(Kamerlingh-Onnes,Heike)
    荷兰物理学家。1853年9月21日生于格罗宁根;1926年2月21日卒于莱顿。
    卡麦林-翁纳斯早年在家乡念书,1870年进入格罗宁根大学学习。1871年去海德尔堡,在本生和基尔霍夫两位导师指导下学习。他返回格罗宁根考博士学位(于1879年因提出地球自转的新证明而获得)。1882年起任莱顿大学实验物理学教授。他在该校建了一个低温实验室,向新的低温进发,从而使莱顿大学成为世界著名的低温研究中心。
    卡麦林-翁纳斯之所以选择低温研究,是因为他对他的同胞范德瓦耳斯的研究感兴趣。据他看来,要研究气体的特性,就必须十分精确地测出体积、压力和温度,而温度很低时能得到重要的数据。为了获得低温,则必须使用液化气,于是他的兴趣又转到液化气体、特别是液化氦气的问题上一一在二十世纪头十年内虽经种种努力,但仍未能实现氦的液化。
    卡麦林-翁纳斯制造了一个精巧的装置,它先用蒸发液态氢的拉法使氦充分冷却,然后再让杜瓦所利用的焦耳-汤姆森效应发挥作用。结果在1908年首次制出液态氦,并把它放在一个瓶子内,该瓶子放在盛有液态氢的一个较大的瓶子里,而后者又放在盛有液态空气的一个更大的瓶子里。原来,液态氦的温度比绝对温度仅高4度。1910年,他发现,让一部分液态氦蒸发,就能将剩下的(仍为液体)冷却到绝对零度以上0.8度。卡麦林-翁纳斯直到去世始终未能制出固态氦,但在他去世几个月后,他的一个合作者利用低温加高压,攻克了这道难关。
    获得液态氦不止是仅仅创造一项低温新纪录或最终液化了最后一种气体。卡麦林-翁纳斯研究了材料在液氦温度下的特性,于1911年作出了惊人的发现,即某些金属,如铅和水银,在这样的低温下,电阻会全部消失。这样便发现了超导现象。卡麦林-翁纳斯还发现,如对物质加上足够强的磁场,即使在本可以实现超导的温度下,超导现象也会消失。
    超导现象还不是全部。在紧靠绝对零度处,又发现了有其它一些奇怪的特性。一种液态氦(“氦II”)的特性与所有其它物质的特性截然不同。于是又开辟出一个超低温的全新领域。(目前物理学家仍在努力寻找一种十分简单明了的超导解释)。现代计算机可以利用超小型开关,使大量的电路装进一个很小的空间内。这些开关在超导状态下工作,因而必须在液态氦内冷却。
    卡麦林-翁纳斯于1912年获得英国皇家学会的朗福奖章,次年,他又因使氦液化而更进一步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