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莫伊尔德
  • 莫伊森布鲁克
  • 塞曼
  • 列文虎克
  • 鲁兹布姆
  • 洛伦兹
  • 卡麦林
  • 英根豪茨
  • 斯蒂文
  • 斯内尔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学家

    卡普坦<%=id%>

    天文学家
    卡普坦(Kapteyn,Jacobus Cornelius)
    荷兰天文学家。1851年1月19日生于巴内韦尔德;1922年6月18日卒于阿姆斯特丹。
    卡普坦毕业于乌得勒支大学,1878年被任命为格罗宁根大学天文学教授,后来他花了12年时间耐心地测量和记录南半球恒星的位置和亮度。(南半球恒星的情况始终不如北半球知道得那么多。文明人的眼睛注视北半球的星空已有六千年之久。全球人口有百分之九十在北半球,那儿还建造了占全球总数百分之九十的天文台。)
    卡普坦利用吉尔的照片,于十年之后发表了一份星表,它包含了南天极周围19度范围内的454,000颗恒星。他用自己对恒星的大星研究,引伸出了关于我们银河系的一些情况。
    例如,他决定象赫歇耳在一个世纪之前已做过的那样对恒星计数,并根据在各个方向上求得的星数来确定银河系的形状。望远镜是比赫歇耳那时好些了,而这项任务则始终枯躁沉闷得令人难以忍受。1906年,卡普坦决定在天空中随机地选出一些天区,仅在这些天区中进行恒星计数。这可以看作是一种对老天的“民意测验”,事实上,可以将卡普坦看作是统计天文学的创始人。
    许多天文台协同工作。在卡普坦临终的那一个,他已能宣布从这些计数工作推论出来的我们银河系的形状。他也象赫歇耳先前已得出的结论一样,认为银河系是透镜状的,我们的太阳位于其中心附近。但是,他认为银河系的大小则是赫歇耳估计的九倍。他相信银河系直径为55,000光年,厚11,000光年。(一光年是光在一年之中行径的距离,或者,是5,880,000,000,000英里。)
    然而,这个银河系模型与哈洛·沙普利当时提出的另一个模型相抵触。卡普坦死得太早了,未能看到解决这一矛盾时对沙普利有利的。
    卡普坦对数量众多的恒星感兴趣,这导致他也研究它们的自行。卡普坦研究的一颗星,现在称为卡普坦星,具有迄今所知名列第二的高速自行。只有巴纳德星才运动得比它更快。恒星的运动首先是由哈雷探测到的,赫歇耳研究了各种恒星的自行,已证明太阳本身也在太空中运行着。然而,一直到卡普坦的时候,人们的普遍印象是各种恒星的自行是随机分布的,群星宛如一大群漫无目标地运动的蜜蜂。
    但是,卡普坦发现大熊星座中的某些星,再加上广泛地散布在天空中的许多其它恒星,却都以大致相同的速度沿同一方向运动。事实上,到了1904年他已发现,恒星可以分成两个流,它们以相反的方向运动,五分之三的恒星沿一个方向运动,剩下的五分之二则朝另一方向运动,后来爱丁顿将这种想法推广到了更暗的恒星。这样,我们的银河系便纳入某种秩序之中了。卡普坦本人未能看到他这一结果的重要意义;四分之一世纪之后,奥尔特做到了这一点。
    通过对自行的大量研究,卡普坦便能在任意一群给定恒星中,检测出由于我们太阳本身的运动而额外施加于它们的一种普遍运动。星群越远,这种普遍运动(正如从运动着的火车窗口中看到外面的风景在朝后运动一样)看起来就越小,用这种方法,卡普坦便能确定超出先前可测极限的恒星距离了。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