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莫伊尔德
  • 莫伊森布鲁克
  • 塞曼
  • 列文虎克
  • 鲁兹布姆
  • 洛伦兹
  • 卡麦林
  • 卡普坦
  • 科斯特
  • 格马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学家

    惠更斯<%=id%>

    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
    惠更斯(Huygens , Christiaan)
    荷兰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1629年4月14日生于海牙;1695年6月8日卒于海牙。
    惠更斯的父亲是荷兰政府的一名要员。年青的惠更斯在莱顿大学受到良好的教育。他早期攻读数学,倘若他不为天文学和物理学所吸引,那是很可能在数学方面取得巨大的成就的。譬如,在1657年,他发表了一本有关概率的书,这是第一本有关这个专题的象样的书,书中运用概率计算了平均寿命。
    1655年,在帮助兄长设计改进一种望远镜时,他想出一个更好的研磨透镜的新方法。(他在此得到了荷兰籍的犹太哲学家斯宾诺沙的帮助。)他立即把这些经过改良的透镜装入望远镜,并开始使用一个二十三英尺长的这种望远镜去探索天上新垢壮观世界,有了许多发现,如(1656年)发现一个气体和尘埃的巨团------猎户座星去。同年的另一个发现是围绕土星的一个卫星,它的大小顶得上伽利略*在近半世纪前发现的木星的任何卫星。惠更斯把它命名为“泰坦”(意为巨人。--------译者)。那时,已经知道有六个行星(包括地球)和六个卫星(包括月亮),这就呈现出一幅整齐的图景,以致使惠更斯宣称不会再有别的行星和卫星了。不过,在他的有生之年,又看到卡西尼*发现了土星的另外四个卫星。
    惠更斯的谬说只是白璧微瑕,接踵而来的便是真正的成就。伽利略在1610年注意到土星有一个奇特现象:它看起来好象是三块似的。他的原始望远镜无法弄清这一点,但惠更斯的改进的望远镜却于1656年清晰地认出了它。原来,土星被一个与它放恐怕褪?相碰手工艺细光环所环绕。他用暗语公布了他的发现,以便通过进一步的观察证实他正确时发聆听优先权。随后,卡西尼又有所补弃----这个光环是双的。土星有光环,这在当时是,现在依然已知宇宙中独一无二的现象。(现已发现天王星也有光环。---译者)。他认识到我环平面相对于地球轨道平面是倾斜的,因此光环会以侧边对着地球,这时,光环便无法看清。这种情况每隔十四年便会出现一次。
    惠更斯第一个注意到火星表面上有不同的标识。1659年,他发现了所谓“大沼泽”的三角形地区,这个名称可能不合适,因为火星上面也许根本没有任何与沼泽相似的东西。
    他第一个用心推测了恒星的距离。他假定天狼星与太阳一般亮,由此估计其距离为2.5×1012英里。(这约为实际距离的二十分之一,惠更斯的误差来源于他的假定,因天狼星实际上比太阳亮得多,如要同样暗淡则一定相应地还要更远些。)惠更斯就象尼古拉斯*一样地相信,恒星是均匀地分布于无限宇宙的,每个恒星都有一定数量的行星。
    惠更斯努力使望远镜观察在定量基础上得到简化。他的做法有两条:空间测量和时间测量。1658年,他为前一咱测量设计了千分尺,用它能测出几弧秒的角度差。在进行这种形式的定量观察方面,他的成果堪与同代人皮卡尔*匹敌。
    在时间测量上,做出了最伟大的成就。古人用来计时的最好仪器是特西比乌斯*的滴漏,但这种仪器仅对小时或刻一类的较大时间间隔才精确。中期研制了机械钟,它不通过缓慢上升的水,而通过缓慢下落的重物来使指针表示时间。不使用水就使计时仪器更加耐用而较少需要维护,因而更适合安装在教堂钟楼里;不过其精度却与滴漏不相上下。
    真正需要的是某种保持恒定的周期性运动的装置,用来控制钟齿的运动。直到伽利略发现了钟摆的等时性,这种运动才被人们所知。并非没能认识到将钟摆连接到钟齿上的可能性,而且在其晚年不觉 设计出了这种钟的图纸。
    不过是惠更斯在1656年----伽利略死后十年多----将引可能性变成了现实。他指出,钟摆并不严格地以相等的时间摆支。 除非它的摆动状态略为脱离圆弧路线。他设计了钟摆支点附件,使钟摆以合适的弧摆动,然后把这样的摆装到钟的上,并用下落重物将恰好足够的能量传递给钟摆,使它不致因摩擦和空气阻力而摆动。
    惠更斯呈献给荷兰政府当局的第一个“有摆落地大座钟”,说明精确的计时时代已经开始,如果没有这一发明,很难设想物理学怎样更进量步地发展。
    惠发展了沃利斯*关于动量(质量乘速度,即mv)守恒的研究结果。惠更斯指出,mv2也是守恒的。这个量是物体动能的两倍,这是朝着创立能量定恒定律的方向迈出的第一步。在一个半世纪后,亥姆霍兹*使这条定律引起了科学界的注意。
    惠更斯的名声传遍全欧洲。1660年他访问了英国,并于1663年被选为皇家学会的元老会员。路易十四招贤纳士繁荣社稷,遂于1666年将惠更斯吸引到法国。惠更斯本会象卡西尼那样,在法国安享晚年,但他是个新教徒。路易渐渐变得不肯容忍新教徒,惠更斯便于1681年回到荷兰。
    正象他在土星问题上纠正了伽利略的偏差一样,他于1690年在光的专题上又纠正了牛顿*。对惠更斯来说,把光解释成纵波,一种象声波那样伸缩式前进的波,乃是十分可能的。
    惠更新试图证明,在一定条件下波确实会作直线运动,而且也会遵从反射和折射定律。另外,格里马尔迪*指出,光终究还有一点绕过障碍的趋势。
    但是,牛顿关于光由粒子组成的理论,在整个十八世纪仍然比较流行,这主要是由于牛顿的崇高威望。在扬*的时代到来之前,波动说被忽视了整整一个世纪之久。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