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基萨姆
  • 莫伊森布鲁克
  • 塞曼
  • 列文虎克
  • 鲁兹布姆
  • 洛伦兹
  • 卡麦林
  • 卡普坦
  • 科斯特
  • 格马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学家

    范德瓦耳斯<%=id%>

    物理学家
    范德瓦耳斯(Van Der Waals, Johannes Diderik)
    荷兰物理学家。1837年11月23日生于莱顿;1923年3月9日卒于阿姆斯特丹。
    范德瓦耳斯虽于1862年进入莱顿大学,但他主要靠自学。他在1872年写的关于气相和液相本质的博士论文引起了广泛注意,并为他一生的研究定下了基调。1877年,他被任命为阿姆斯特丹大学物理学教授,在那里干了三十年才退休。
    他一生的主要工作是对波义耳和查理的经典性成果作出决定性的改进。波义耳发现了压力和体积的关系,查理相当精确地求出了温度和体积的关系。
    然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完全如此。对于氢、氮和氧之类的气体来说,这个公式近乎正确;随着气体的温度升高和压强降低,这个公式更接近正确。化学家认为,对“理想气体”来说,这个公式完全适用,没有任何附加条件。
    范德瓦耳斯的兴趣在于弄清“理想气体方程”为什么不能对真实气体完全适用。他仔细推敲了麦克斯韦和玻耳兹曼创立的气体分子运动,认为只要提出两个假定条件,就可以得出这个理想气体议程。这两个条件是:气体分子之间不存在引力;气体分子的体积为零。
    两个假定都不够正确。气体分子之间存在着小的引力,同时尽管这些分子体积很小,但也不等于零。考虑到这一点,范德瓦耳斯于1873年推导出了一种较复杂些的气体方程,在该方程中又引进了两类常数。这两类常数因气体而异,必须根据实际观测而定,因为各种气体分子各有自己特定的尺寸,并产生自己特定的分子间引力。
    范德瓦耳斯利用处于临界点(在临界点,气体和液体密度相等,相互不能区分)的气体温度、压力和体积,求出了另一个方程一一此公式不需要新的常数,它对任何气体都适用。
    由于范德瓦耳斯研究的结果,发现焦耳 – 汤姆森效应(气体在膨胀时冷却)仅在一定温度下才有可能出现,这一温度便是气体的特征温度。对大多数气体来说,这种特征温度是足够高的,同此,物理学家足以自由地利用焦耳 – 汤姆森效应冷却气体。然而对氢和氦来说,特征温度就很低。必须先用其它方法将温度将至一定点,才能利用气体膨胀的方法(最方便之法)使气体液化。只有到了这个时候,杜瓦和卡麦林 – 翁纳斯才能开始向绝对零度进军。
    1910年,范德瓦耳斯因其气体方程的研究成果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