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米凯利斯
  • 米勒
  • 闵可夫斯基
  • 迈耶霍夫
  • 斯特恩
  • 维尔特
  • 舍恩海默
  • 斯泰因梅茨
  • 舍伯利
  • 彭齐西斯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学家

    李普曼<%=id%>

    生物化学家
    李普曼(Lipmann,Fritz Albert)
    德国-美国生物化学家。1899年6月12日生于德国柯尼斯堡(现苏联加里宁格勒)。
    李普曼在柯尼斯堡大学和慕尼黑大学学习后,于1922年在柏林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此后他在海德堡迈耶霍夫的实验室度过了三年,又在纽约和莱文一起工作了一年。
    纳粹活动的发展使他在德国的生活日益不安,因而在1932年他将自己的工和地点转移到了丹麦的哥本哈根。1939年他移居美国并在1944年成为美国公民。他在康奈尔和杜维尼奥一起工作了两年,后来他在马萨诸塞州总医院工作一直到1957年,此后进入纽约洛克菲勒医学研究所。
    李普曼合理地说明了碳水化合物代谢过程中磷酸酯的作用。哈登首先注意到这些磷酸酯的存在,并由迈耶霍夫和柯里夫妇更详细地确定了它们的细节,但是在1941年李普曼补充了极为重要的一点。李普曼发现磷酸酯在分解和失去其磷酸基时可以释出较小的能量(低能磷酸酯)也可以释出比较高的能量(高能磷酸酯)。最后他区分出了两种磷酸酯的特性结构。
    以后他又指出,碳水化合物代谢过程涉及到在低能构型的有机分子上固定磷酸基,接着在这种分子中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使分子转化为高能构型。于是这种高能构型就可作为“微小变化”的能量单元供机体利用。
    在此以后的数十年中,这一概念得到了巩固。各种食物所含的能量,当分子被分解时,就被注入含磷酸酯的化合物中,使低能构型转变为高能构型。最为通用的高能构型是一种称为三磷酸腺苷的化合物,通常称之为ATP。机体的所有化学过程,凡是需要能量之处,几乎都有ATP参与。
    1947年李普曼发现一种化合物,它控制着二碳基从一个分子的转移。他把这种化合物称为辅酶A,并且指出,被称为泛酸的维生素B构成了辅酶A分子的一部分(泛酸是在1933年发现的,1940年第一次确定了它的结构)。实际上,正因为泛酸是辅酶A的构成部分,所以它是生命所必需的--需要量是微小的。
    克雷布斯的研究工作曾发现乳酸通过一种二碳化合物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这种二碳化合物进入所谓克雷布斯循环。李普曼认为,这种二碳化合物很可能是借助于辅酶A而进入克雷布斯循环的。1951年李普曼终于证明了这一点。事实上,这种二碳化合物同辅酶A结合而形成乙酰辅酶A。
    乙酰辅酶A是机体化学过程的名符其实的十字路口。碳水化合物,脂肪和大部分蛋白质分子必须通过乙酰辅酶A才能进行分解以获得能量,例如碳水化合物就是通过乙酰辅A而转变为脂肪的。
    由于李普曼在辅酶A方面的工作,他和克雷布斯分享了1953年的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