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瓦尔德泽米勒
  • 瓦耳代尔
  • 瓦拉赫
  • 维兰德
  • 维斯利策努斯
  • 韦格纳
  • 韦勒
  • 维蒂希
  • 韦伯
  • 韦伯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学家

    斯塔耳<%=id%>

    化学家
    斯塔耳(Stahl, Georg Ernst)
    德国化学家。1660年10月21日生于巴伐利亚的安斯巴赫;1734年5月14日卒于柏林。
    斯塔耳曾以医生为业(他在1684年在耶拿获医学学位),在医学方面是有成就的,在30岁前有一段时间曾是魏玛的宫廷医生。他曾四次结婚,他在哈雷大学的医学讲演非常著名。每次的听众都很踊跃。到1716年时,了成为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一世的医生。
    然而,他最有名的工作是在改进了他的老师贝歇尔*在半个世纪前发表的观点以后所提出的一种化学理论。单凭不借助煤炭或木材的燃烧就有能从金属矿石制取金属这一理由,就足以使实用化学家对燃烧问题深感兴趣。在十七世纪,科学家们蒸汽动力方面做文章,因而导致萨弗里*发明蒸汽机。这样就使燃烧这一课题更令人感兴趣(燃烧的能量先用于产生蒸汽)。
    炼金术士,如吉伯*,打算把硫定为燃烧要素,而贝歇尔说是“油土”,斯塔耳作为争论的这一方认为燃烧要素是燃素(来自希腊语,意思是“使火开始”)。
    斯塔耳认为,可燃物体富含燃素,燃烧过程就是失去燃素的过程。燃烧过程就是失去燃素的过程。燃烧后留的物质中没有燃素,因而不可能再燃烧。例如木材具有燃素,而锈可称金属灰没有燃素。
    空气仅被认为间接对燃烧有用,因为空气仅是作为燃素的携带者,当然素离开木材或金属时,跑到空气中,再由空气不时传递给其他物质。因此,燃素可以从煤(被认为是富含燃素的)转移到金属矿石(含燃素极少)。用这种方法,燃烧煤即可使矿石转变成金属。
    实际上这咱观点大约在1700年提出时就受到普遍重视。它确实解释了有关燃烧方面的许多问题,而且肯定比以前的任何理论都好。它也有助于使研究化学的兴从医药转向某些矿物和气体的制取(化学界从事医药研究是从帕拉塞尔苏斯*时期开始的),而这件事本身又必然导致化学的发展。
    燃素理论的主要困难,在于它没有解释在燃烧或生锈过程中其重量的变化。例如,宽燃烧时几乎推动所有的重量。仅剩下一些很轻的灰烬。而金属在生锈时,重量却是增加 的,这一点早在半个世纪以前已为波义耳*证明了。因此,在失去燃素后,物质的重量究意是减少还是磁加要视情况而定。
    斯塔耳然并浊有因此而感到不安,因为他仍然是一名做定性描述的炼金术体系的追随者。自从伽利略*时期以来,物理科学强调定量测量的重要性已经一百多年了,但是这一观点在化学界并没有被普遍接受,尽管化学与物理学在性质上是有密切联系的。后来,在牛顿*的伟大成就的影响下,十八世纪的化学家们,开始对无视重量变化的看法感到不安,于是他们试图引入一个变化无常的要素,它是反向的重力(轻量)。因而,当燃素离开金属后,金属减少了负重量,所以重量反而增加。这是一种愚蠢的见解,因而没有持续很长时间。
    尽管燃素理论充满矛盾,但它统治化学达一个世纪之久以后,人们才感到拉瓦锡*那拨去见日的影响。
    斯塔耳对生理学也有很大的影响。他对精神病的看法是很合乎情理的,但总的来说,就近代的观点来看,他的影响并不值得称道。他既没有像波雷里那样把生命体看成是机械体系,也没有像西尔维尤斯那样把生命体看成是化学体系。他认为生命体所遵循的规律,是与统治无生命的宇宙的规律不同的。这种观点称为生机论(也称活力论。)直至十九世纪这一观点仍很重要,即使在今天也还没有失去生命力。斯塔耳的最重要对手是布尔哈夫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