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里希特
  • 勒维
  • 雷纪奥蒙坦
  • 雷马克
  • 郎格罕氏
  • 朗伯
  • 利比希
  • 里希特
  • 雷梯库斯
  • 黎曼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学家

    劳厄<%=id%>

    物理学家
    劳厄(Laue,Max Theodor Felix von)
    德国物理学家。1879年10月9日生于普鲁士的普法芬多尔夫(科布伦茨附近);1960年4月23日卒于柏林。
    劳厄是一位军官的儿子,早年随其父的职务调动到过许多地方。由于过着流动的生活,他进过许多学校,然而只是在施特拉斯堡读高中时,他的兴趣才集中到科学方面。1899年,他入施特拉斯堡大学专攻理论物理,于1903年在柏林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于1905年返回该校任普朗克的助教。
    1909年,劳厄到慕尼黑工作,在这里开始进行X射线方面的研究。自从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以来,关于这种辐射的确切性质的争论一直很活跃。某些人认为X射线象阴极射线一样是由粒子组成的;另一些人(包括伦琴本人)倾向于认为它是象声波那样的纵波;还有一些则提出X射线是象光波那样的横向电磁波。巴克拉的研究几乎肯定了第三种意见是正确的。然而,在能够测定X射线的实际波长之前,要想得出定论是很困难的。
    具有某一波长的可见光,其波长可以根据它被刻痕间距离已知的光栅衍射后的情况确定。为进行有效的测定,光的波长愈短,单位长度内的刻痕就应当愈多。问题是,所有的迹象都表明,X射线的波长较之普通光的波长要短得多,因此为了使X射线发生衍射,就必须有单位长度内刻痕数目极多的光栅,这是当时的光栅制造技术所远远达不到的。
    但是劳厄觉得根本不需要制作这样的光栅。在由许多原子层组成的晶体内,原子是按照一定规则排列的,相邻原子之间的距离比任何人造光栅的刻痕间距要小得多。这样,一束射达晶体的X射线应当同射达普能光栅的普通光那样被衍射。然而,由于晶体内的原子排列的“刻痕”是沿各不同方向的,致使结果更为复杂。因此会有相对于中心分布于不同距离的角度上的光束,这些距离和角度取决于晶体的结构。
    劳厄于1912年对一块硫化锌晶体进行实验,获得了极大成功。他取得了衍射图样,并把它拍摄到照相底版上。这一实验不仅最终说明了X射线的电磁本性,而且是双重的成果。首先,它提供了根据一种结构已知的晶体的衍射大小测定X射线波长的方法。(布喇格子几乎立即便取得了这项成果。)其次,通过使用波长已知的X射线使对晶体的空间结构的研究成为可能。如后来证明的,有鉴于聚合物的大分子对X射线显示出确定的内部规则性,因而甚至还可以用X射线来研究聚合物的结构。1953年,威尔金斯对核酸所做的X射线分析把这项工作推向了顶点。
    劳厄的这些工作使他获得了1914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1919年他成为柏林大学的理论物理学教授,他担任这个职务直到1943年为表示对纳粹的抗议才辞去。(早在1939年,他在访问瑞士时便以谴责希特勒不准许德人接受诺贝尔奖的公开行动表明了他的反纳粹立场。)战后,他任普朗克物理化学研究所所长。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