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霍佩塞勒
  • 基尔霍夫
  • 基歇尔
  • 霍夫曼
  • 黑克尔
  • 洪堡
  • 凯库勒
  • 加耳
  • 加夫基
  • 加勒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学家

    洪堡<%=id%>

    博物学家
    洪堡(Humboldt, Friedrich Oilhelm Heinrich Alexander, Baron von)
    德国博物学家。1769年9月14日生于柏林;1859年5月6日卒于柏林。
    洪堡是普鲁士腓特烈二世朝中一个军官的儿子,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人物。他一生中数说不尽的如火如茶的行径,广博的志趣,精深的造诣似乎是任凭挤压也为他九十高龄的人生所容纳不下,当然,必须说清楚:他终身未娶,所以没有家室妻小的后顾之忧。
    他受的教育虽然分散,但足以唤起他对科学,特别是植物学的巨大的兴趣。17910年,他开始了一生中的第一次旅行,旅途不长,只游历了西欧;途中他结不少科学界人士。旅游归来,他进弗矿校学习,在那里吸收了维尔纳*的谬误的水成论。
    洪堡决心做一个地质学家和矿业工程师,曾经在拜罗伊特担任数年矿山稽查。他非常称职,并能安排出时间进行肌肉和神经中的电流实验,这是伽伐尼*在不久前发现的现象。洪堡支持伽伐尼同伏打*争辩,但是站到了失败的一方。
    洪堡的母亲于1796年逝世,他拿到一笔遗产,从此不再为谋生而忧虑,反倒可以纵情满足旅游四方的乐趣。1799年他扬帆出海,登上历时五年的访问美洲大陆的旅程。旅行开始时必须躲避英国的兵舰,因为拿破仑的战争已经开始。
    他的旅行既包括探险:他沿奥里诺科河航行,证实了它同亚马孙水系相连;又包括科学调查:他收集了六万种植物,其中包括数以千计的前所未闻的物种)。他研究了沿南美洲西岸的洋流(为了纪念他,那里的洋流目前仍名为洪堡流)。他还研究了美洲的火山并且注意到了它们直线型的分布,其走向似乎是沿着一条深埋在地壳中的裂缝。他测量了从地极向赫道移动时磁强的下降,以及随着高度增加时温度的下降。他观察了一次密集的流星雨,他的报告促进了人们对这一现象的科学兴趣,为克拉尼*和比奥*的成就了道路。他还写了善于印度古迹的调查报告,又使欧洲了解了秘鲁海鸟粪的肥效。他第一个看到了横切巴拿马开凿运河的可行性---一个世纪以后由于戈嘎斯*的努力终于变成现实,在厄爪多尔,他甚至登上了一万九千英惊同的钦博拉索火山,这一记录保持了一代人的时间没有被打破。
    返回欧洲的中途,他在新生的国家美国暂作停留并且访问了杰弗*总统。
    回到巴黎后,洪堡用扣人心弦的生花妙笔撰写了旅美纪游(他是一个杰出的作家,也有艺术 的天赋),并且创办了国际地磁研究学会。他同盖吕萨克*合作进行了大气组成的实验。有些人把他看作是欧洲仅次于拿破仑的最令瞩目的人物。(洪堡和拿破仑的生日仅时隔一个月,但是拿破仑只活了他的寿命的一半而且落得一个悲惨的结局)。
    拿破仑失败后,洪堡在普鲁士皇帝腓特烈·威廉三世朝中供职,做外交官,最后,他的钱全部用罄,在柏林接受了一个带薪的职位:普鲁士学校系统的挂名负责人。他继续享有经常访问巴黎的特权,他最喜欢呆在巴黎而且在那里他可以充当普鲁士和法国的路易·菲力普皇帝(也是他的私人朋友)间的联络人。
    他的一生保持了开朗的、民主的立场,这同普鲁士的日益增长的保守主义大相径庭。他痛斥美洲的奴隶制度,并且对年青的玻利瓦尔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玻利瓦尔终于奋起,领导拉丁美洲进行从西班牙的统治下夺取自由的斗争。同三十年前的班克斯*一样,洪堡对于贫穷但是有前途的科学家,始终是乐于解囊,慷慨提携的。
    他的永不宁静的头脑,使他终日忙个不休。他建议在世界地图上,使用等温线(标志相等的温度水平的线)来作为理解我们行星的地理以及行星上生命的一种方法。
    1829年他接受了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的邀请,对他统治下的广阔无垠的亚洲缰土进行考察,洪堡在一次旋风般的旅行中完成了这项工作。
    最后,年逾七旬的洪堡开始整理他在一生中收集到的知识,并撰写《宇宙》一书,顾名思义,这是一部意在包罗万象地描绘地球的书,并把地球作为一个整体来描绘的书。确实,在洪堡以前,没有任何一个具备他那样迅捷的头脑的人,曾经这样充分地认识世界,也没有任何一个人,具备如此丰富的知识来撰写这样一部巨著。幸运得很,尽管他动手写书时已经很晚,他的异乎寻常的高龄,仍使他完成了全书的写作,虽然最后一卷―—第五卷在他死后才出版。
    这是一部文体绚烂的作品,有些渲染过分,但仍不失为科学史上的卓越著作,是第一部分相当准确的地理学和地质学的百科全书。几乎可以说,洪堡在这部书里奠定了地球物理科学的基础。
    他在九十岁时去世,受到了国葬的优待,全欧学术界为他的逝世深感悲痛。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